生在齐鲁大地,海归硕士,缘何把梦想开始的地方选在祖国西北边陲塔城?27岁的马兴东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从小就有新疆情结。”
安家塔城的“95后海归”马兴东。(摄于7月30日)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海峰 摄
“小时候新疆在地图上,辽阔而神秘。后来通过网络,新疆的样子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我非常向往。”他喜欢毛主席的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崇拜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追求。在山东理工大学,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大二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担任学生会主席。
2017年大学毕业那年,听说南疆四地州引进大学生乡镇干部,他放弃了留校的机会,立刻报了名,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我是独生子,在大事上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当时他们还不了解新疆,也不太了解我的追求,我只能暂时放弃了。”马兴东忆及往事。
从不轻言放弃的他选择了留学深造。2017年,马兴东来到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学习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这是该校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合作项目,因此读研的第二年马兴东在法国度过。2019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在捷克工作了一年。“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让我更加热爱祖国,也更坚定了最初的想法: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青春的激情在马兴东眼里熠熠闪动。
2020年,塔城地区首次推出引进人才优惠政策,马兴东立刻报了名。这一次,爸妈没有拦他。“出国这几年,我经常跟父母沟通,他们了解了我的志向,尊重我的选择。”尽管如此,对于打算到新疆发展的儿子,爸妈还是有万般不舍,临行前对马兴东叨念着:“去试试也好。不行就回来,这里还有家呢。”和记者聊到这里,马兴东不觉红了眼圈。
千里迢迢追梦而来,最初的日子,马兴东经历过“水土不服”,远在山东的女朋友给了他很多鼓励。“我们是国外读研时的同学,她了解我,非常支持我来新疆的选择。”马兴东说。
如今,两年过去,马兴东已经融入塔城的生活,爱上了这里漫山遍野的烂漫山花和一望无边的大草原。在地委组织部干部信息服务中心,他主要从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每个月都要去乡镇调研。走乡入村,了解农牧民的需求,倾听乡村干部的心声,马兴东渐渐学会了跟农牧民打交道,“可以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工作开展得更顺畅。”
2020年第一次参加部门民主生活会时,同事们还提醒他:“有理想化倾向,实践经验欠缺。”现在,大家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综合能力强,工作方法很接地气。”
这两年,马兴东的女朋友已经来塔城“考察”了5趟。“女友很看好试验区的发展前景,打算到这里注册公司,在塔城发展事业。”马兴东说。
此心安处是吾乡。“我打算在塔城安家了。来塔城后我长胖了10公斤,比从前壮实了,爸妈总算放心了。”马兴东笑着说。去年年底,他在塔城市买了房,近90平方米,41万元。不久前,他作为“引进人才”的购房补贴批下来了。“10万元够首付了。”马兴东笑呵呵地说,“今年的人才新政补贴更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就补助10万元购房补贴,硕士、博士分别补助20万元、30万元;还增加了租房补贴和生活补贴。这么大的优惠力度,在全国也不多见!我立刻在朋友圈转发了,希望更多同学朋友来塔城发展。”
从欧洲回到祖国,从山东到新疆,见过繁华都市,经历万千风景后,马兴东对当初的选择更加笃定:“和大城市相比,欠发达地区有更多事业发展亟需人才,可以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现在,我非常渴望到乡镇去工作,在基层一线磨炼自己,增加服务百姓的才干。”红色的党员徽章在马兴东雪白的衬衫上格外夺目。(记者张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