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春晚这支舞蹈火了 新疆博物馆馆长开讲舞蹈背后的“五星锦”传奇
 
兵团广播电视台

1月25日下午,新疆博物馆多功能厅座无虚席,馆长于志勇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宝鉴赏课,再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的传奇,揭秘2023年央视春晚《锦绣》舞段背后的灿烂历史和文化。

  除夕晚,舞剧《五星出东方》中的《锦绣》舞段惊艳亮相央视春晚舞台。曲裾摇曳,袖舞翻飞,一展泱泱大国、锦绣中华的大汉气魄。这部舞剧的创作灵感来自新疆博物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观众在新疆博物馆选购“五星锦”文创产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海峰摄

  从大年初一开始,就有许多观众来到新疆博物馆,争睹这件国宝文物。作为“五星锦”考古发现的亲历者,于志勇对这件国宝文物进行过持续而深入的研究。

  在这堂课上,于志勇回忆1995年在和田民丰县尼雅遗址发掘“五星锦”的场景,介绍“五星锦”的科技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帮助观众更好地读懂这件2000年前的汉代文物。

  “五星锦”代表了汉代织绵的最高水准,展示了中国丝绸技术的高超和灿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古代星占占辞,即当五星共见东方天象出现,则“大利”于中国。于志勇介绍,汉中央政权对五星占辞有绝对的解释权,这件锦护臂应该是由专设机构织造,赐予精绝贵族的,“‘五星锦’实证了自汉代以来,新疆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史实,实证了两汉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和统辖,西域都护设立后,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1月25日下午,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为观众科普“五星锦”。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海峰摄

  在互动环节,观众争相向这位资深文博专家发问,于志勇深入浅出的回答赢得阵阵掌声。两个小时的讲座让许多观众意犹未尽,不少观众走出多功能厅,又来到二楼《新疆历史文物展》展厅,再细细观赏“五星锦”。

  观众王秀芝说:“于馆长讲得真好,学到不少知识,让我对‘五星锦’有了全面认知。这样的课,我还想多听。”

  “博物馆是对公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大课堂。我们今年还将举办一系列珍贵文物的科普讲座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满足各族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说。(记者 张海峰)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辑/杨艳慧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