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检验室主任王丽(右二)在实验室中检测“哺育工程”牛奶。(12月19日摄)
2018年4月,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九大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乌鲁木齐市民生建设十大实事。其中哺育工程——为常住人口中0至6岁儿童每人每天提供一袋免费营养奶,惠及23.2万学龄前儿童;育苗工程——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30所。
岁序更新之际,回首哺育工程与育苗工程,如春风化雨,浇灌着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如春风入夜,引领一股关爱少年儿童、支持少年儿童工作的新风潮。
点滴聚真情 温暖千万户
从生产到配送,从工厂到社区,哺育工程的鲜奶,汇聚着全社会的关爱,一路走到首府儿童的身边。
今年40岁的王丽是新疆天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检验室主任,她有一个4岁的儿子。
在天润乳业养殖基地,有一条特殊的生产线——“哺育工程”生产线。“牛奶整个生产环节至少需要19次检测。”王丽说,牛奶从原奶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约12小时,每小时有一次常规检测,需要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杂质等进行监控。
一天,王丽回到家中,儿子手中拿着“哺育工程”牛奶向她跑来:“妈妈,你看,这个就是你造的牛奶,我给别的小朋友们说这是我妈妈造的,他们可羡慕我了!”
与检测环节相对应的是生产流水线。新疆天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乐江云说,每天看到牛奶通过机械设备经过闪蒸、净乳、除菌等环节灌装出厂,就像父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女不断成长最后踏上奋斗的征程一样。
配送环节不轻松。为了打通“哺育工程”到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我市各社区工作人员用双脚丈量着心与心的距离。
沙依巴克区雅山片区管委会宝山社区工作人员牙生·艾合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负责配送14户居民“哺育工程”牛奶,牙生·艾合提说,“哺育工程”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们的距离,也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育苗种希望 助梦想启航
从0岁到6岁,从6岁到18岁,在首府各族少年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倾注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爱。
家住延安路片区晨光花园社区的居民曹玮说:“党和政府给老百姓做了看得见摸得着、惠及千家万户的大好事!”
育苗工程,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30个。其中新建中小学13所,新建幼儿园4所,改扩建学校13所。目前3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6个项目已完工。
家住观园路片区博格达路的居民武永慧经常带着2岁半的女儿散步,他们最爱去的地方是附近新建的双语幼儿园。该幼儿园占地面积4370平方米,设置教学班12个,可容纳360个孩子。走进幼儿园,教室、食堂设计简洁宽敞,户外运动场地宽阔。室内装修中,地板和墙面全部采用软包装,墙体棱角也将用PVC材料包裹,户外运动场地也将铺设塑胶跑道与人工假草。
“从一张图纸,到这栋占地4370平方米的幼儿园拔地而起,等着迎接它的第一批小主人,方案细化、不断优化人性化设置,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当呈献到百姓面前时,大家是满意的,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水磨沟区教育局基建处工作人员戴恒山说,教学楼内楼梯的宽窄、扶手的高度,孩子厕所的蹲位等,都相对现有幼儿园进行了优化,更加符合孩子身体状况。
续建市二中新建综合教学楼项目被列入育苗工程,目前已完成该综合教学楼的主体工程、地下运动场和排水管线的建设。
校长王统梅说,市二中位于大西门商圈,周边用地限制教学用地,尤其从2014年起,该校开始招收高中生源,令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新建综合教学楼设置了12间教室,其中6间将放置吸音设备,供音乐特长生使用。王统梅说,新建部分最大的特色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不仅让孩子读好书,更培养他们的情操、兴趣等。
育人人成才 促教育公平
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也在民生实事之列。
本月,乌鲁木齐聋人学校综合实训楼投入使用。除教学班外,还设置了美发美甲、茶艺、烘焙、短版印刷教室,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实训。
迟荣星幼年因病失聪,在乌鲁木齐聋人学校学习期间,她成绩优异,还拜师市京剧团国家一级京剧演员陈瑛苦学身段,多次外出演出。
“公平公正的教育让我有机会学习文化、技能,发展兴趣。”迟荣星比划着手语说,如今在新教学楼中她还能跟着老师学习美甲、绘画,她对未来就业更有信心。
乌鲁木齐市技师学院太原路校区建设项目将4S店搬进校园。
该校办公室主任王雪峰说,首府汽车保有量不断上涨,市场急需汽修人才。新建的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将完全按照4S店的设备与工作流程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们掌握技能,走出校园就能上岗。
育苗工程进一步优化了乌市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缓解中心城区上学难,消除大班额问题。
今后,我市将进一步优化整合新建、改扩建的学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今天,我市各族少年儿童,如沐春风、如得春雨,正在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