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师石河子总场职工在展示刚刚捕捞的鱼。又是一个丰收年,鱼满庄粮满仓,职工群众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兵团日报驻八师记者站 张德智 摄
今年,三师四十五团十六连职工王俊霞家的19亩苹果园收获了15吨苹果,红彤彤的苹果吸引了来自杭州、沈阳、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地的客商。图为王俊霞在整理新采摘的苹果。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开后,十六连果品果业合作社积极与客商联系对接,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同时,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提升果品品质。今年,该连共有2700余亩苹果园,前期收获的1000多吨苹果已经销售到辽宁、河南、广东、上海等地。 兵团日报记者 殷雪静 陈琼 摄
六师共青团农场职工孙凤影在采摘葡萄。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以来,她将身份地流转出去,外出打工,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多明忠 摄
十三师红星二场九连职工王军宝(右)在修剪刚采收的葡萄。他表示自团场全面取消“五统一”后,职工有了自主经营权,这让他干劲十足。 李乐 摄
全面取消“五统一”后,十二师二二二团五连职工靳怀斌积极探索种植新路子,种植的90亩水稻经过测产,亩产达到500公斤。 赵学品 摄
二师三十七团一连职工在国有农用地确权颁证方案上签字确认,并按下手印。为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土地确权颁证进度,三十七团按照“土地核查、人员核查、问题核查”原则,确定职工身份地面积,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维护职工利益。 杨铁军 摄
二师三○团在该团四连举办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颁证仪式,领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职工忍不住分享喜悦之情。 陈青山 摄
十师一八二团五连党支部书记梁海林(左)为职工抢修农机。在秋翻整地时节,各连队“两委”委员纷纷来到田间地头,帮助职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当好职工的“贴心人”。 兵团日报记者 陈洋 通讯员 唐东明 摄
十师一八三团三连“两委”委员杨俊蓝(右)和同事一起听取职工对连队发展的建议。 李正虎 摄
十师一八七团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在展示纳编考试笔试准考证。团场机关事业单位纳编工作是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师各团场按照核定的编制数,根据合格分数线和考生考试成绩择优纳编。 李海霆 摄
五师八十三团二连职工吕太良(中)与连队“两委”委员商议救心菜销售事宜。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取消了“五统一”,圆了吕太良的种植中药材梦,他积极引进中草药救心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保证了救心菜成活率。下一步,他将推广救心菜种植,帮助更多职工增收致富。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袁水河 摄
十三师淖毛湖农场一连职工王鹏飞(左一)在自己的身份地里砸下全场第一根界桩。 于晓英 马瑾霄 摄
九师一六八团五连职工陈广江在采收有机甜菜。全面取消“五统一”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展,让职工有了自主经营权,职工干起活来更有劲儿了。 宋玉萍 摄
一师十四团八连职工刘艳清(右一)通过抓阄拿到了自己的50亩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江帆 摄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以来,七师一二五团职工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记者了解到,该团籽棉去年亩产在360公斤左右,今年普遍在400公斤以上,加上因全面取消“五统一”种地成本下降,职工种植棉花亩均收入翻了一番。图为该团职工向记者展示籽棉交售结算单。 兵团日报记者 马钧禹 摄
全面取消“五统一”、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连队民主管理制度……随着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全面铺开,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团场职工群众有了职工身份地、有了自主经营权、有了民主权利。沐浴在改革红利里,团场的发展更有活力,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更有干劲。
进入冬闲,八师一四二团十五连职工蒲继国在忙完了地里的事情后,又被团场棉花加工厂返聘了回来,进行轧花设备的检修,参与棉花加工生产。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之前,蒲继国是一名棉花加工厂技术员,在加工厂主要从事技术服务工作,改革后,他如愿分到了50亩地。
蒲继国说:“地里的事情一忙完就来到加工厂打工,1个月能挣4000多元。通过改革我获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又能凭着自己的技术在棉花加工厂打工,真正地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兵团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职工群众收入的增加,还有棉花交售款及时兑现和价格补贴到户带给职工群众的实惠。
今年,七师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取消“五统一”,职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为更好地服务职工,新疆胡杨河农业产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在各团棉花加工厂进行现场办公,让职工当即交花当即结算,以往的白条结算再也不见了。
七师一二八团八连职工陈彩梅说:“以前每次都是等好长时间才拿到钱,现在当天就可以兑现,随时都能偿还贷款,准备来年的生产,我们非常高兴。”
这几天,二师二十九团2018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资金陆续开始发放,二十九团三连职工李向前也喜领了第一次棉花补贴款5万多元。
李向前说:“团场改革,职工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今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职工群众都挣上了大钱。现在是第一次棉花补贴,我都补了5万多元,可能以后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职工群众今年挣上钱了,该激光平地的也激光平地了,该拉有机肥的也猛投入了,积极性也高涨了,争取明年有个更好的收入。”
享受党的好政策,获得自主经营权,通过辛勤劳动增加收入。对于职工群众来说,改革的红利不止于此,他们亲手选出的连队“两委”委员也正在用贴心服务换来职工群众的笑脸。
“连队‘两委’委员对我们家是真的好!感谢他们,感恩兵团改革。”11月中旬,六师共青团农场一连种植户祁英春希和丈夫张云祥看着采棉机开进自家地里采收棉花,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嘴里接连说着感谢的话。
两年前,祁英春希的丈夫由于脑溢血造成半身不遂,失去了部分劳动能力。为了生计,今年春天,他们夫妻俩承包了50亩地种植棉花。到了秋收,眼看着人家的棉花都已经采收了,祁英春希一家由于资金困难没有签订棉花订单采收合同,只能眼看着白花花的棉花挂在枝头。这个时候,连队“两委”委员和富强农业合作社协商,专门抽调1台采棉机,并以半价的采收价格为这个困难家庭采收棉花。
共青团农场一连副连长叶飞说:“职工群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诉求,作为连队‘两委’委员,我们要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时间走访到、第一时间去给职工群众解决,用贴心的服务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