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达吾提·麦麦提:学习新技能 奔向幸福路
 
兵团广播电视台

十四师皮山农场妇女在该场民族工艺地毯厂车间编织地毯。皮山农场引进外来投资建设民族工艺地毯厂,为当地200多名维吾尔族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记者 王志清 摄

5月25日一大早,我在上班途中碰到了连队群众茹克耶·艾力,她正准备去离家不远的永联针织有限公司上班。

茹克耶·艾力已经在永联针织有限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了,她每月能领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在我们农场,还有很多和茹克耶·艾力一样的妇女,她们通过去工厂上班摆脱了贫困。

永联针织有限公司吸纳了157名来自皮山农场各连队的妇女。以前,这些妇女的生活就是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农忙时下地干干农活。但自从农场建立了2座扶贫车间,开办了卫星工厂,吸纳这些妇女进厂务工后,她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我们连队的古再丽努尔·阿卜杜拉,以前在家就是围着灶台转,围着家人转,家庭的琐事经常让她闷闷不乐。但现在到了工厂务工后,她有了一技之长,有了自己的收入,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她还给自己买了一辆电动车代步,上班的时候也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人也变得自信了,整天乐呵呵的。

为提高务工人员的综合技能,扶贫车间和卫星工厂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两步走”战略,一方面,让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务工人员到总厂学习,学成后回来当师傅,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新员工;另一方面,把总厂的技术能手请来手把手地指导,提高务工人员的综合能力。

我们连队2019年脱贫摘帽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但想方设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还鼓励帮助群众外出务工。

我们连队的职工阿不力克木·如孜以前是贫困户,去年到阿克苏市拾棉花,夫妻俩挣了1万多元,还和当地的棉花种植户成了朋友。今年开春,阿克苏市的棉花种植户就给阿不力克木·如孜打电话,让他过去打工,还提供食宿。阿不力克木·如孜一看机会难得,就在3月组织连队另外3人一起到阿克苏市打工。4月,我们连队“两委”还专门到阿克苏市看望他们,实地查看他们在那里的生活、就业情况。

对于连队外出务工家庭,“访惠聚”工作队、连队“两委”包片划区做好思想动员和后勤保障工作;对在外务工人员,建立“月见面、周谈话、日询问”制度,及时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困难诉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设置“稳定工作补助金”“拾棉花小能手”等奖项,对外出务工认真、积极上进的人员给予奖励。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李光清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