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十七团八连的温室大棚里,总能见到一个身形瘦弱、穿着格子衫、戴着眼镜的身影,她就是被职工亲切地称为“刘妈”的十二师农科所工作人员刘君。
今年56岁的刘君,用手疾眼快、干净利落形容她一点也不为过。说她是个急性子,但给职工讲解种植技术时她却十分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边说边演示。5月14日,记者在大棚里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刘妈”。
刘君给职工吾普拉洪·阿西木讲解番茄种植技术。刘哲 摄
吃住在大棚
2018年10月,刘君受十二师农科所委派,成为四十七团八连温室大棚种植的技术顾问。
离家上千里,刘君对家人充满了牵挂。“妈,你放心吧,孩子我自己来照顾就行,四十七团更需要您。”听说四十七团职工因对大棚种植技术掌握不娴熟连年亏损,刘君的女儿担心她分心,辞职在家带孩子。
来到八连,看到荒芜的大棚,面对积极性不高的职工,刘君满是担忧。加上思念家人,刘君第一次忍不住哭了起来。
但困难并没有将刘君打倒,擦干眼泪,和连队“两委”班子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职工前两年效益不好主要是缺乏技术,种出来的农产品产量低,质量一般,不被市场认可。我向他们保证,今年全程指导,提供技术帮助,不管遇到啥问题,我们一起解决,让他们放宽心。”
被刘君说服后,大部分职工回到了大棚。刘君下定决心,不辜负职工的期望。
从翻整土地到调配肥料,从安装滴灌带控制水量到选择品种培育蔬菜苗,从调控温度和光照到果蔬病虫害预防和治理再到果蔬采摘和修剪,事无巨细。农忙时,她和职工一起住在大棚,吃馕、喝凉水,从无怨言。她手把手教职工种植大棚,和职工一起劳动。
“大棚里凝聚着职工的心血和致富梦想,我这点辛苦算什么。”刘君说。
半年后,果蔬渐渐成熟上市,鲜艳的颜色和饱满的果实一运到市场上便被抢购一空。
刘君和职工古丽巴海·道坤聊天。刘哲 摄
辛苦得硕果
记者在温室大棚看到,一丛丛绿叶掩映下,西红柿枝蔓上挂上了西红柿,像是一颗颗翠绿欲滴的宝石。而已成熟的西红柿颜色鲜亮,点缀在藤蔓之间煞是好看。
职工们种植的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蔬菜,所以西红柿价格高,批发5元,零售7元,一个温室大棚的西红柿卖完可挣2万元。一个职工两个大棚,可以种两季,一年大约挣6万元到8万元。
摸着渐渐鼓起的腰包,职工们高兴地向刘君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刘妈,我种的西红柿和黄瓜在市场上特别好卖,已经卖了5000块钱了,谢谢你。”职工古丽巴海·道坤牵着刘君的手说。
“刘妈,团里的菜店和宾馆都在我这订购西红柿,我一天能卖三四百块钱,这茬卖完我还要接着种西红柿,番茄苗已经育上了。”职工吾普拉洪·阿西木笑得合不拢嘴。
看到职工干劲满满,刘君也很满足:“职工能挣上钱,过上好日子,我觉得特别幸福、特别值得。”
5月12日,几名职工找到她说:“刘妈,你辛苦了。”为她送了一条丝巾和衬衣,还专门做了饭菜,请她到家里边说边笑边吃。刘君再一次哭了,不过,这次是幸福的眼泪。
八连党支书记张宏业说:“刘顾问来了以后,天天到大棚指导职工种植蔬。她经验丰富,心地善良,职工群众特别信任她。在她的指导下,现在大棚里不仅种了芹菜、油白菜、辣子、葫芦瓜等十几种蔬菜,还种起了葡萄、草莓、西瓜等经济作物,有了技术保障,职工致富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