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记者 刘近岐
棉花满车,粮食满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行走在各团场,处处都能看见职工满意的笑脸。
“十三五”时期,兵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兵团农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发展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兵团农业总产值644.2亿元,同比增长5.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今年,十四师二二四团一连职工危光宏种的枣树全部采用滴灌技术。“滴灌能省很多水,枣树下面铺设滴灌带,给点水树就能活,比大水漫灌好多了。”危光宏说,采用滴灌技术后,一亩地水费在130元到150元之间,节省出来的成本,最终都转化成了职工的收益。
危光宏种植红枣的丰收得益于兵团做精果蔬园艺业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十四师的红枣播种面积持续增加,加快发展的红枣产业让技术、资金和人才在区域内流动更快、生产效率更高。
“十三五”期间,兵团持续推进优势园艺产品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向优势区集中,形成了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三带二区”产业格局,其中包括以一师、二师、三师、十三师、十四师为主要区域的红枣产业带,以一师、二师、三师、四师、十四师为核心区域的特色果品产业带,以十三师和沿天山北坡各师为中心的葡萄产业带。
据统计,2019年,兵团红枣、葡萄、特色果品产业带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1.25万亩、66.53万亩、81万亩,生产集中度分别达到99.03%、94.82%、95%。
除此之外,“十三五”期间,兵团在推动粮食稳产高产优质、促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调优畜牧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推进“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链加速融合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贡献率不断提升
三师四十五团二十四连职工刘国岁今年种植的棉花因为管理得当,平均亩产达到593公斤,纯收入19万元。“适时早播,壮苗早发,提早打顶,协调株数、单株铃数、铃重等产量结构,适度调整种植密度……”说起自己棉花种植的心得,刘国岁滔滔不绝。
“我认为增加收益的主要办法就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科学技术的运用是关键,如果不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我们的产量就上不去。”四十五团二连职工田建伟对棉花种植也有自己的看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兵团农业的大好局面,离不开职工的努力和兵团对科技投入的加大。“十三五”期间,兵团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高素质职工培育工作,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截至2019年年底,兵团高效节水滴灌面积达1694.16万亩,推广应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1792.73万亩,其中,棉花精量播种面积1265.29万亩。
据兵团农业农村局预估,兵团农业2019年科技贡献率达59.21%,较2015年提高了4.21%。兵团养殖业畜禽良种化率达到85%、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82%,分别较2015年提高了25%和30.4%。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蒋小艳是六师一○二团四连职工,在她眼里,曾经需要多人一起劳动才能打理好的田地,现在她一个人就可以忙过来。
同样在一个连队的赵洪顺也因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现在种地,需要我从早忙到晚的天数只有40多天,从播到种到收基本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根本不用我多操心。”
棉花种植采用农机播种、棉花成长中喷洒农药采用无人机作业、棉花收获时全程机械化采摘……高科技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棉花的产量,还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闲下来的职工可以再打一份工,为家庭多带来一份收入,显著提升了家庭的总收入和人均收入。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部分来源于兵团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补助进一步降低了职工购置农机的门槛。
近年来,兵团农机总动力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兵团农机总动力由2015年的499.65万千瓦,提高到2019年的579.09万千瓦,到2019年,兵团种植业种耕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3%。
目前,兵团拥有的采棉机可满足兵团棉花全部机械采收需求。机采棉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比重由2015年的68.9%提高到2019年的82%。
除了棉花种植中广泛使用农机,兵团进一步推动林果业适宜机械化应用,在一师九团、十三团开展林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试验示范。推进林果业适宜机械化示范应用,机械移栽、喷雾、土壤深松、保护性耕作、节能降耗等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示范应用。
与农机推广相配套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期间,兵团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解决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不配套等问题,新建高标准农田102.13万亩,累计建成921万亩,新建和改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9.26万亩。同时,兵团加强耕地地力监测,引导粮食种植户加大有机增肥、深松深翻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引导职工秸秆还田,全面推进耕地地力保护工作,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兵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