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图木舒克市的天空飘着雪花,寒气逼人,但在五〇团夏河镇的新疆阿达西(维吾尔语意为“好朋友”)时装有限责任公司厂房里却一副热闹景象。厂房内缝纫机“哒哒”声不停,前来就业的少数民族群众正在产品展示厅整理缝制好的一批服装订单。
新疆阿达西时装有限责任公司是五〇团的招商引资企业,2018年,90后青年企业家魏鹏从武汉来到新疆,在五〇团夏河镇创建了该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解决500个工作岗位,在岗员工全面脱贫,优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急需帮扶人口。招工信息刚一发布,便引来了不少当地有手艺的少数民族群众,再尼姑·卡斯木便是其中一个。
再尼姑·卡斯木是厂里最优秀的裁缝师,她到厂里工作的2年多时间里,前后带出了30多名徒弟。
进厂之前,再尼姑·卡斯木没有固定工作,靠着平常农忙时打零工补贴家用。她的家里有一台裁缝机,因为擅长缝纫,平时就在家里接一些单子做衣服、裙子挣钱。
“我每天在厂里工作8个小时,一个月工资5千块,厂里还给我们交养老保险。最近这几个月订单量大,每个月都有1万多的收入,最高的一个月挣了1.3万。打算再努力干几个月,给家里买辆车。”缝纫机前忙活的再尼姑·卡斯木高兴地说。
魏鹏告诉记者,目前,“阿达西”服装厂有55名工人长期在厂里工作。“除了工人以外,工厂里用的原材料也取自当地。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阿达西”服装厂还有2名男裁缝,他们在没有进厂工作前,只是在家里零星做衣服卖,听闻服装厂在当地招人,就前去报名。目前,这两名男裁缝在厂里工作的很好。“希望这样的工厂再多一些,我们就能在家门口上班了。”热合曼·买海买特激动地说。
“我来厂里快两年了,这里一年挣的钱比以前自己在家做衣服挣的多。12月我的工资涨到了4784元。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心里也踏实了很多。”热合曼·买海买特说。
另外一位在服装厂上班的肉孜完姑·木沙是五〇团十连的群众,毕业后,她没有找到工作,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帮助家人干农活,得知家门口的“阿达西”服装厂招工信息后,她高兴地报了名。
为了让和肉孜完姑·木沙一样的新员工早日成为合格的工人,魏鹏让再尼姑·卡斯木教他们如何裁剪、缝纫,让他们跟着师傅边学边练。现在,肉孜完姑·木沙很珍惜这份工作,她跟着师傅学习一段时候后,可以独立可以完成一件成品服装时,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我刚来厂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天天学,学不会的时候也哭过,现在好了,我基本学会了这项技能。现在每个月有3000多的工资,发第一个月的工资时,给妈妈买了全自动洗衣机,后面陆续给家里买了冰箱和电视机。用自己挣来的钱帮助了家人,还有存款了,我觉得特别开心。”肉孜完姑·木沙说。
今年疫情期间,“阿达西”服装厂被迫停工,但魏鹏依然拿出5万元,给厂里的工人发放补贴。
服装厂工人麦丽开·玉苏扑感动地说:“疫情期间,我们没有来厂里工作,突然卡里多了5000元,收到比工资还多的钱,除了高兴就是感动。”
12月10日,肉孜完姑·木沙怀着感恩的心,写了一封感谢信,厂里的工人都签字按上了红手印,她把这封信亲自交给了魏鹏,魏鹏接过信后,眼里噙满感动的泪花,他鼓励厂里所有的工人说:“我们是阿达西,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把服装厂越办越好。”
现如今,公司在石墨烯服装加热方面取得三项国家级实用性科研专利,阿达西商标也完成注册。今年受疫情影响,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和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及各级的支持关心下,公司实现了200多万的订单。
“我们要实现科技创新为先导,致富为民是使命的初心,把阿达西时装打造成最具新疆民族特色的服饰第一品牌,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魏鹏说。
责任编辑:丁梦飞
来源:兵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