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促融合 谱写发展新篇章
——兵团支援地方教育综述
胡杨网记者韩晓怡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抓好教育帮扶,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
按照兵团党委和兵团教育局党组要求,兵团教育局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凝心聚力,多措并举,认真贯彻落实兵团“五共同一促进”创建活动,特别是在教育资源共享、兵地融合、民族团结教育等方面,让教育精准帮扶深度融合。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单向对接”到“双向融合”、从“蜻蜓点水”到“落地生根”,谱写了教育均衡发展新篇章。
持续教育惠民导向 率先实施免费教育
兵团积极出台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各师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有序扩大招收地方学生,凡是辖区适龄儿童,不分兵地、不分户籍,均享受公平的义务教育。凡户籍在本地(不分兵地户籍),被普通高中学校正式录取且注册学籍的学生免学费、教科书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并给予寄宿学生适当生活补助。
六师五家渠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师市内初班对口喀什地区招生,2020年共有20名麦盖提籍初一新生到五家渠三中内初班就读;目前共有61名麦盖提籍学生就读于五家渠三中。就读学生按照自治区文件要求享受相关待遇,学校全力保障全体内初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自2018年以来,十师北屯幼儿园每年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爱暖南疆”活动,已先后为三师五〇团幼儿园、伽师总场幼儿园等地捐赠过冬衣物3000余件,图书2000余册,玩具等物品500多件,老师们还将自制玩教具和专业书籍寄给南疆,帮助当地幼师提升专业水平。
扶出内生源动力 身边就有好学校
兵团实施教育人才及资源共享。通过管理人才的帮扶,各师市援教干部一方面结合当地实际移植原有学校的成功经验,从制度建设、师资培养、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家校合作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开展工作,带动了受援学校干部教师的教育热情,激发了受援学校的发展活力,促使受援学校校园环境、师生精神面貌、教育教学秩序快速改变。
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兵团18个名师工作室参加了地方学校的送教活动。名师工作室通过与地方教师同课异构等活动,提升兵地整体教育科研能力。
兵团二中与托里县二中、昌吉五中等自治区薄弱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有力地支援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按照兵团党委和兵团教育局党组要求,2016年5月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第二中学正式确立兵地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全面启动帮扶工作,先后选派19名管理干部和教师进行支教帮扶;2018年9月与和田地区实验中学建立帮扶关系,先后选派校级领导两名、管理干部两名、骨干教师四名开展支教帮扶工作;以兵团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与帮扶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全方位的交流活动。
这两所学校在兵团二中的倾力帮扶下,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跃居所在地区同类学校前列。
强化“三个保障” 拉近城乡差距
教育既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又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对于兵团,教育更肩负着培育兵团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兵团各学校积极推动教师、学生及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活动。同时转换教育发展视角,强化校内“融合”机制,一贯坚持发展教育“融”文化,“兵地融合”“就近入学”等实践毫不放松,能减免的减免,能补助的补助,从不排外,深受地方学生家长赞许。
石河子第一中学共享核心资源,助力学校发展。应富蕴县、福海县政府请求,石河子第一中学遴选学校各科骨干教师以“组团”方式到当地办“石河子班”,让当地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选择留在当地,保护当地教育生态。连年派管理骨干到库车二任校长,将教育教学资源两校共享,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大幅提升。从听推门课、汇报课掌握第一手材料,到举办说课、微课等各类比赛提高教师核心素养,到团队教育、评优选先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再到通过绩效考核打破“大锅饭”,激发老师内在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手拉手”结对帮扶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推进“手拉手”结对帮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希望和对少先队工作的要求,大力弘扬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兵地融合的好少年。“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兵地办学质量,推动了全疆范围内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三师四十五团中学与麦盖提第三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一起开展兵地融合手拉手中考研讨交流活动。麦盖提县第三中学来自山东的援疆老师刘新同说:“本次活动中的展示课,重视了重难点的突破,复习目标立足于学生,复习过程中选题有梯度,关注学生,体现了“教-学-考”一致性原则,而且体现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很值得推广和学习。”“这几节课都能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中重视板书设计;链接中考,边讲边练;解题技巧渗透较好,非常值得学习。”
五〇团第二中学在巴楚县第二中学举办篮球赛联谊活动,增强了兵地联系,增进了兵地青少年情感,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篮球队水平。
真帮实干惠民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招收的地方学生与各师域学生同政策,且为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便利。
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分院自2014年以来,先后接收了来自南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库车县、乌什县、喀什地区叶城县、三师伽师总场和各团场学生共计526名,分别进行为期3年的职业培训(开设有幼儿教育、中式烹饪、汽车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选派91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奔赴南疆地区墨玉县、皮山农场、伽师总场、叶城县、图木舒克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学习活动。
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2017届机电4班学生奥斯曼•艾买尔告诉记者:“我得到国家‘三免一补’的政策支持,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学到的实用技术,创造美好生活!”2019年3月,由于学习认真、工作有责任心被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选中去顶岗实习。
2020年7月15日,奥斯曼•艾买尔高兴地说:“我现在已成为企业的骨干,我觉得好幸福!”
目前,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已有3000余名少数民族青年在企业就业,月平均工资4000元左右,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兵团教育帮扶仍然在路上,政策持续稳定,力度不断增强,机制逐渐完善,在兵地携手,扶贫协作和兵团精神传播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胡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