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到的包裹试剂需要冷藏吧?”7月20日3时30分,刚刚完成当日工作准备休息的王瑜伟手机屏幕再次闪烁。在“重庆检验+新医大二附院检验”微信群中,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询问他刚从机场运回的医疗物资储存事项。
从19日下午抵达乌鲁木齐,重庆市支援新疆核酸检测医疗队21个成员每天都是凌晨2、3时才休息,9时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19日晚,通过连夜的研判和实地调研,两个团队最终敲定将位于23楼、总面积800余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尽快改建为PCR实验室。
“PCR实验室是有严格生物安全标准的,我们做完方案后回到驻地已经是凌晨1时,早上上班发现,经过二附院一整晚的努力,实验室基本布局已经完成,大家都为这种高效率感到惊讶。”王瑜伟说。
作为支边青年的儿子,王瑜伟在新疆出生,并生活了14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7月18日接到医院要组建核酸检测医疗队赴新疆的消息时,原本不在人员名单中的王瑜伟给领导发了一条微信:“主任,我是在新疆出生长大的,请派我去!”
对故土的热爱和对疫情的担忧同时汇聚在王瑜伟心中,一个信念愈发坚定:“我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回报生我养我的土地!”
作为重庆市中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实验室的副主任技师,早在2月起,王瑜伟就参与了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工作。医疗队21名成员中,除一名院感专家外,其余是重庆市14家三级甲等医院抽调的检验专业技术骨干。此次来到新疆,保障核酸检测工作的质量是王瑜伟的主要工作。还没等新的实验室建好,他就参与了新医大二附院的核酸检测工作。
“我们从重庆带来了两万份新的检测试剂,两个团队在实验室合作完成扩增环节,对结果质量进行分析,也是为接下来的大量核酸检测工作提供质量保障。”王瑜伟说。
试剂准备间、标本制备间、扩增间……在新实验室,两个团队的医务工作者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今天经过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的最终评估后投入使用。经过整编后我们的核酸检测队共30余人,检测量在每天原有检测量的基础上提升了五倍多,我们会24小时不间断运转,争取圆满完成此次任务!”王瑜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