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疫情,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战士,能为国家,为新疆贡献一份力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主治医师郭凡说。
“每天完成几千份检测,我为我们这个团队感到骄傲,也为我能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感到骄傲。”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主管医师霍怡杉表示。
7月25日,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记者见到了一群奋战在抗疫一线的80后“女战士”。
从7月19日开始,湖南省支援新疆核酸检测队一行20人,来到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他们和医院的42名医护人员组成了62人的核酸检测团队。在这支队伍中,连续奋战的80后“女战士”们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提到这些天的工作,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科长马秀敏不禁潸然泪下:“我们的姑娘们太辛苦了,但她们很坚强,很乐观。”
连续几天的工作,让该院负责配送各种试剂和装备的宋佳嗓子哑了;冯亚宁、冯阳春两个瘦小的身躯,每天搬着沉重的箱子,走来走去,以至于湖南的医生们都不知道她们是女孩,总是称呼她们“大哥”。
“我刚刚称完体重,降了三公斤。”郭凡说,她和丈夫都是医生,都在抗疫一线工作,聚少离多,偶尔和家里4岁的宝贝视频通话,成了两人最快乐的时光。7月16日,身材瘦小的郭凡在搬运检测试剂时,因中暑导致体力不支,在医院门口晕倒了,7月19日,她火速回归。
每天,她和同事霍怡杉、于璐就住在医院楼上的空置病房里,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睡一会,也能保证一有情况,随叫随到;每天,她们要完成两个班次的任务,每个班次工作5-6个小时,每次完成工作,她们全身都湿透了。
虽然身体大量脱水,但是她们完成一班任务后,却不是第一时间去喝水吃饭。“太累了吃不下,也不太想喝水,第一时间是确认交接工作有没有疏漏,以免给下一班的工作带来麻烦。”郭凡说。
由于长期佩戴口罩,整个面部在湿热的环境下捂着,霍怡杉脸上最初的两颗小痘子,变成了小拇指大的褐色疖子。“丑死了,不能拍。”霍怡杉笑着拒绝了记者给她拍照的要求,有些难为情地说:“过几天就检测完了,透透气,很快就会好的。”
在检测一线,虽然姑娘们每天都要直面潜在的新冠病毒感染危险,不过主治医师于璐却平静地说:“其实最危险的并不是我们,在一线取样的同事们才是最危险的,他们近距离接触可能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一整天,防护服都脱不了,有时候累了,他们就睡在水泥地上。比起他们,我们面对的危险和困难,并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