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支援新疆核酸检测队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酸检测团队融合混编,同在一个实验室,在不断磨合优化中创新工作方式,检测速度推进再推进……
7月26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CR实验室的走廊里,山东省支援新疆核酸检测队队长李和楼向记者展示了他在手机上写的工作日志。
山东省支援新疆核酸检测队20名队员全部来自山东省三甲医院,工作日志显示,7月18日晚11点,20名队员就编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集体排班,每天4班倒;
7月19日,部分队员开始参与检测工作,部分队员加班加点改造病理实验室,安装并调试新带设备,设计工作流程;
7月20日,新建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副队长刘日明在改建实验室过程中,从设备的安装到调试再到设备的校准及投入使用,连续工作了20小时。
“融合混编后,我们共有48名取得PCR实验室上岗证的检验师,再加上我们医院增援的外围辅助人员,现在形成一个60人的团队,大家协同奋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张峰波说。
混编组队的检验人员,每天生活都是“两点一线”,要么在宿舍休息,要么在实验室工作。人员分4班倒,机器24小时不休息,工作效率提高再提高。
“我们刚来的时候,每天在样本编排、编号上浪费很长时间,后来我们设计了一张表格,将样本编号、样本管信息等设计到一张表格上,优化样本编排流程,将大量信息录入工作设置在前端,让检测人员集中力量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效率。”李和楼说。
此次山东省支援新疆核酸检测队带来10台仪器,包括5台核酸提取仪、5台核酸扩增仪。“这些仪器对我们帮助很大,让我们的检测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张峰波表示。
为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目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又增设了临时标本接收和分拣点。
目前,山东和新疆这两支混编在一起的检测队伍,已充分融合,大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改进,不断优化检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