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医生们正在与时间赛跑
 
兵团广播电视台

7月25日0时21分,在乌鲁木齐国际医院核酸检测检验室扩增分析区,检测人员对核酸样本进行分析。记者蒋晓 摄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梁乐报道)7月25日零点已过,记者在乌鲁木齐国际医院探访时看到,核酸检测检验室内外,依然一派忙碌景象。

  自首府启动居民免费核酸检测工作以来,包括这家检验室在内的20多家核酸检测机构,正在争分夺秒、昼夜不停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加班加点 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上传

  甩甩胳膊、揉揉眼睛,来几次深呼吸。对于乌鲁木齐国际医院检验科检验师李向鹏来说,有不到5分钟的休息时间已十分难得。

  从24日清晨7点30分走上工作岗位,到25日零点30分,除了短暂的吃饭和休息,李向鹏的工作时长已经达到15个小时以上。他说,自己这两天主要负责核酸检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确定结果后完成上传。

  由于检验室里的检测数据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发回一批,在李向鹏的办公桌上,已经堆满了各种表单,有的是手写,有的是机打。他需要对这些结果仔细核对分析,初步判定检测结果,然后上传至数据库,为上级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李向鹏说,随着全市范围内开展核酸检测,自己所在的检验科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他这两天的工作时长都在16到18个小时,有一天凌晨4点刚刚睡下,清晨7点半又起床开始第二天的工作。

  “我是一名党员,困难来临就要冲在前面。”李向鹏说。

  仪器不停 人员轮换开启全天候工作模式

  25日凌晨1点,在乌鲁木齐国际医院核酸检测检验室内,身着防护服的检测人员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各项操作。由于这里是与新冠病毒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整个区域完全密封,记者只能隔着玻璃看到内部工作场景。

  检验室分为试剂准备区、标本处理区、扩增产物分析区三个区域。检测人员需要在一区配制好试剂,通过传递窗送至二区,在二区进行样本核酸提取,之后再送到扩增区进行基因扩增反应,等待检测结果,整个流程确保样本不走回头路。这不光需要检测人员扎实的基本功,还考验着他们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

  “他们20点进入实验室,一般要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左右,这6个小时内不仅不能吃饭喝水,同时还要克服额头上滴下来的汗珠、护目镜上产生的雾气等不利因素。”乌鲁木齐国际医院检验科负责人郑锦仁说,凌晨两点,另一批队伍要进行换班,再连续工作到次日8点。如果检测量较大,工作时间还会延长。

  郑锦仁说,他们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很多人都是“90后”。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没有一个人退缩。很多人颈椎肩周酸痛,咬着牙又冲进检测室。

  据了解,首府启动免费核酸检测工作以来,郑锦仁所在的乌鲁木齐国际医院检验科迅速启动全天候检测模式,共有15名成员加入一线检测队伍,在仪器24小时开启的前提下,采取人员轮流值班的模式,加班加点对送检样本开展及时准确的检测工作。除了一线检测人员,医院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行政人员以及招募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也在帮助他们做好样本接收传送、数据汇总整理等工作。

  “我们这里基本上一天24小时都有人在岗工作。”郑锦仁说。

  作为科室负责人的郑锦仁,这几天也处于全天候在岗模式,一天的工作时长往往在15个小时以上,有时一天光工作电话就要接200多个。但和自己的家人,他已经有四五天没顾上联系了。

  “现在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们整个队伍都冲在前面,我更不能退缩。”郑锦仁说。

来源/天山网
编辑/李光清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