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一大早,铁门关市新超红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新超就开始打电话、发微信,与内地的客商联系,沟通订单销售情况。
2012年,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一连职工张新超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大棚冬枣个头大、口感脆甜,比普通冬枣上市期提前2个月左右,而且种植管理省时省力,经济效益高,他便赴陕西学习大棚冬枣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2个月学习结束后,张新超将大棚冬枣苗引进园十一连。
为了让大棚冬枣能有个好收成,张新超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要点进行移栽、管理,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第二年大棚冬枣开花结果了。当他把第一批成熟的大棚冬枣拿给家人和邻居品尝时,获得一致好评。他种植的大棚冬枣因品质好、口感好,当年就卖出了每公斤80元的好价钱,这更坚定了张新超种植大棚冬枣的信心。
尝到甜头的张新超决定“抱团”发展,带领职工群众一同增收致富。为此,张新超走家入户动员职工群众种植大棚冬枣,忙前忙后为职工群众联系大棚冬枣苗,手把手指导职工群众种植管理技术。在他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依靠种植大棚冬枣走上了增收路。
2014年,张新超带领20余户种植户成立了铁门关市新超红枣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连队+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管理,坚持统一管理、统一果品质量、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确保大棚冬枣的品质。
为拓宽销售渠道,张新超带领社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销售,使合作社的大棚冬枣销往乌鲁木齐、上海、山东等地。
今年年初以来,张新超带领社员一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边紧抓生产,通过微信视频等指导社员开展大棚冬枣种植、病虫害防治,解决社员在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在张新超的带动下,今年合作社的20座大棚冬枣丰产丰收。
“7月以来,受疫情影响,线下销售困难。为解决销售难题,我们通过手机、微信等与内地客商沟通联系,充分依托电商平台按照订单模式进行销售。我们通过合作社‘包销’的方式,确保种植户的枣子不愁卖。目前,我们合作社的大棚冬枣售价在每公斤40元左右,每座大棚可为种植户增收7万元左右。”张新超说。(张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