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核酸检测实验室医生李辉:这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家国情怀课
 
兵团广播电视台

81917时,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就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举行第三十三场新闻发布会。当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发布会特别邀请了4位医护人员到场,向媒体分享各自在一线岗位上的经历和心得。

以下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辉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辉。我工作的地点是核酸检测实验室,这是一个和病毒距离最近、最直接的特殊阵地,和我并肩战斗的是一支由11人组成的娘子军党员先锋队。

我们是医生、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但疫情面前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医生。核酸检测要求实验人员细致、精准、有耐力,这正是我们这支娘子军特有的集体特征。

716日晚,当姑娘们接到医院启动疫情防控紧急预案通知时,不约而同在群里请战:我们一定要来,核酸检验我们是保障!大家连夜从家赶到医院,这当中年龄最大的36岁,年龄最小的27岁。

实验室是一个精准识别病毒的特殊战场。 一旦进入实验室,就至少需要待七八个小时,进入之前要穿防护装备,仅这个过程就需要20—30分钟。我充当着大家长的角色,一遍遍帮大家检查防护是否密闭。

核酸检测的过程复杂且繁琐,检测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核酸提取环节,两名操作员需要在不到1.5平方米的生物柜里操作,一个一个地揭开样本盖子,加样、提取。开盖时非常讲究手法,开盖的力度大了,很可能就会形成气溶胶,污染生物安全柜,甚至有可能让安全柜内的样本交叉感染,形成假阳性

为了练就的功夫,娘子军可没少费心思。马燕常常用棉签夹碎屑,练习手指的灵活,高云则常常在宿舍里拿一根细线,一头绑着纯净水瓶,一头绑住铅笔,双手转动铅笔,卷动着细线拉起一瓶水,通过这样的方式练习双手对力量的把控。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不断重复着流程,只要进了实验室,就要连续工作8小时。护目镜上凝了水珠,就用力甩甩头,把水珠甩去一侧继续凝神工作,摘下防护镜,脸上满是压痕,姑娘们却要说这是最美的印记。

任玥,队伍中年龄最小的27岁姑娘,在改建实验室连夜搬运试剂时出现了腰椎间盘脱垂,以致左腿无法正常行走,她默默吃下止痛片,忍受着疼痛继续工作。但在她的朋友圈里,永远发的是加油,一定会胜利!

王森钰、肖迪两人在核酸检测轮班作业时间以外,不休息、不间断地主动承担一般临床检验工作,给前来就医的急危重症患者做快速检验,出报告。因为她们深知每一个样本管背后,都联系着鲜活的生命和群众健康,早出一份诊断结果,就早一分精准排查。

她们也有牵挂,但依然选择了坚守,把故事藏在了心里。

王晓冰家里有一对一岁多的双胞胎,丈夫一人照顾。孩子想妈妈了,丈夫就给他们看妈妈穿防护服的照片,告诉他们:妈妈在干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她在和病毒搏斗。一次,核酸采样队来到了王晓冰所在的小区,一对双胞胎看着采样员就张开双臂,想要抱抱。事后,视频聊天时丈夫把这件事告诉了王晓冰,她看着屏幕里的孩子,笑着说傻孩子,眼眶却红了。

刘芳和爱人先后赴战疫一线,将10岁的儿子交给亲戚照顾,只能隔几天和孩子视频一次。但是大家都毫无怨言。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孤单的,自治区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点点滴滴的关心关爱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为我们及时解决困难和后顾之忧。

疫情是无情的,但抗击疫情中处处都是奉献的故事和爱的力量。最后我想说,这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家国情怀课,带给了我们真实的经历和鲜明的体验,也让我们这群姑娘更加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正值中国医师节,我们在战疫一线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努力促进医学进步,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天山网 

记者郭玲 豆兴军 尹通元 加那提·托力肯摄影报道

来源/天山网
编辑/卿璟妍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