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六师五家渠市的下沉干部、社区志愿者、公安民警等一线工作者加班加点,默默为群众提供着服务与保障,用心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李睿
“自己的工作得到居民认可,再苦再累也值得”
“嗡嗡嗡……”8月10日清晨,任媛媛被手机的震动声吵醒。挂了电话,她努力睁开眼睛看了看时间,8时25分。而就在3个小时前,她才结束前一天的工作。
任媛媛是六师五家渠市城市管理局干部,下沉地点在五家渠市国际蓝湾小区,同时担任这个小区的小区长。她和小区的其他下沉干部一样,住在了小区里。
把任媛媛叫醒的电话是小区一位居民打来的,因为血压升高,需要送往医院治疗。
联系好车辆,送完患者,已是9时15分。任媛媛来到小区菜店,查看送菜情况。
下沉干部不仅要做好每一个小区的健康“守护者”,更要为居民解决生活问题。国际蓝湾小区一共有12名下沉干部,负责为4000余名居民服务。
“我媳妇还有4天就要生了,能帮我们跟医院联系一下吗?”
“麻烦问下我们的核酸检测结果什么时间能出来?”
“我家的天然气快没了,快帮我登记一下。”
自下沉以来,任媛媛和同事们每天都会收到居民的各种诉求,谁在几单元几楼几室、谁家有老人不方便买药、谁家的孕妇需要照顾……这些事,她和同事们都会记在心上。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任媛媛和同事们建立了小区微信群,收集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
“这些看着是小事儿,但对居民来说就是大事儿。只有我们把小细节做到位,居民才没后顾之忧。”任媛媛说。
“为大家全天候地提供帮扶,让我们很是安心,踏实!感谢你们的付出。”8月11日,居民汤倍健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表达对社区工作人员和下沉干部的感谢。
8月9日,在五家渠市友谊小区,下沉干部和志愿者为居民送菜。 兵团日报驻六师记者站 李华北 摄
汤倍健家住五家渠市军垦新都小区。前几天他需要购买面粉、大米、清油等生活物资,就拨通了小区长刘界英的电话。得知情况后,刘界英立刻来到他家,不仅细心记下了购物清单,还把汤倍健添加到了小区微信群,叮嘱他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联系她和社区工作人员。没过多久,刘界英就和同事把他需要的东西送了过来。
“看到汤倍健的这条朋友圈信息,我心里不只是感动,还很激动。”刘界英说,“社区工作其实琐碎又辛苦,可看到自己的工作被居民认可,再苦再累也值得。”
“能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感到很幸福”
公安民警是疫情防控中一支重要力量,六师五家渠市广大民警、辅警奋斗在一线,全力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
8月13日,陈子恒结束巡逻工作时,天色已晚。今年27岁的陈子恒,是芳草湖垦区公安局新湖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他又和同事们一起整理起了卷宗。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不仅要完成手头案件工作,还要对辖区住户逐一上门普查。”
“小陈的婚礼已经推迟了3次了。”陈子恒的一位同事说。今年年初,原本打算3月15日结婚的陈子恒看到工作群里的信息,赶紧与家人商量推迟婚期,随后奔赴疫情防控工作一线。
公安工作总是要面对突然发生的警情。5月,陈子恒被抽调参与一起重要案件的侦破,约定的婚礼被再一次推迟。
7月,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变化,陈子恒又一次和未婚妻田婉彤商量将婚礼延期,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一线。
“从年初至今,我们见面的次数两只手就数得过来,装修婚房、筹备婚礼都是她一个人在筹办。有好几次她委屈地直流眼泪,我看着也很心疼。”提起未婚妻,陈子恒心里满是愧疚。
大米、蔬菜、食用油、牛奶、苹果……每隔几天,在红旗农场十一连,都会有车辆运来生活物资。高晨光和连队“两委”会迅速将这些物资清点好,挨家挨户送到有需要的居民家中。
高晨光是红旗农场三台镇南派出所的所长。疫情防控期间,辖区内的26户92名居民居住在三台沟。由于三台沟地处偏远,通行的山路又十分陡峭,生活物资的运输成了高晨光最挂心的事儿。
近日,高晨光和十一连党支部书记杰恩斯,通过协调解决了部分物资,但仍缺少一些米、面和新鲜蔬果。
8月9日,高晨光又协调了两辆物资保障车,满载提前打包好的生活必需品送上山,解决了居民们生活物资短缺的问题。
分发物资时,高晨光得知居民哈哈什的妻子库尔杰俄斯平时服用的速效救心丸已用完,就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送到她手中。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能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我感到很幸福,很有意义。”高晨光说。
8月20日,六师奇台农场下沉干部郑海英在居民小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尚冰冰 摄
“他们就像我的家人,我要照顾好他们”
在六师五家渠市的各个小区里,经常能看到忙碌的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帮助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守护居民的健康安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奶奶,我是王建崑啊,给您买的青菜到了。”8月8日上午12时,五家渠市青湖铭城小区志愿者王建崑敲响了一户居民的家门。
老人打开门,探出脑袋,看到王建崑,脸上绽开笑容。
王建崑来自山西,是六师医院的一名实习医生。得知小区招募志愿者后,他主动申请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
“当时以为,只要挨家挨户上门跑一圈、问一遍,就都解决了。但一天下来,怎么为居民做好服务、如何让大家都加入社区‘买菜群’……千头万绪,都是难题。”王建崑感慨道。
为了方便服务居民,王建崑建了楼栋住户微信群。物资运送、清理垃圾……面对居民的每一个需求、每一次询问,王建崑都热心地服务、耐心地解答。
王建崑负责的楼栋老年人居多,其中袁登荣老人最让王建崑挂心。老人长期卧床,家人都在外地,只有一名保姆在身边照顾,王建崑每天都会上门看望他。
“我的工作就是为大家服务,他们就像我的家人,我要照顾好他们。”王建崑说。
小区里还有42名和王建崑一样来自山西的志愿者,“他们都是从山西来六师医院实习的大学生,这些志愿者不仅为街道小区充实了力量,也让我们的工作更具有生机和活力。”青湖铭城小区长江广利说。
“您好,我是小区的志愿者,之前帮您送过降压药的那个小陈。我马上到,您别急!”一边打电话,一边快步走着,来不及擦拭额头上的汗水,陈芙容安慰着心急的居民。
陈芙容家住五家渠市国际蓝湾小区。7月30日,她主动联系小区下沉干部,报名参与志愿服务。
“配合下沉干部为居民购药、送菜、组织居民团购生活物资,是我每天的工作。” 陈芙容说,每晚她都要收集好居民们的购物需求,第二天早上赶到药店、菜店帮助居民采购。
“做了志愿者,才体会到基层不易,半个月为居民服务了200多次,我对自己还是很满意的。”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她把5岁的女儿交给了自己的父母照顾。
小区居民一提起陈芙容,竖起大拇指直夸:“小陈看起来娇小柔弱,干起活来却很利索,待人又亲切又热情,我们都喜欢她。”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手头现金又不多,陈芙容都主动帮忙垫付,帮助居民及时解决生活急需。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只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一份心意。” 陈芙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