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马背上的普法宣传员——记师市司法局驻托云牧场司法所副所长艾沙江·赛迪尔
7.5万
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张秀丽 摄影报道

他叫艾沙江·赛迪尔,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司法局驻托云牧场司法所副所长。  

2007年,艾沙江·赛迪尔从新疆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毕业后,参加年度公务员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疏勒县公安局录取,在疏勒县艾尔木东派出所任户籍警、治安民警。4年后,因在基层派出所工作成绩突出被疏勒县公安局抽调到刑侦大队工作。

艾沙江·赛迪尔的妻子阿依古丽·买买提依明是托云牧场机关党建办副主任科员。相似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历程让两人相识、相爱、相恋。婚后,按照阿依古丽·买买提依明的意愿,他们把家安在托云牧场祥云社区。婚后6年夫妻两地分居,聚少离多,以事业为重的年轻人都把相思之苦默默藏在心间,各自在工作岗位上一比高低,均成为单位不可多得的中坚力量。疏勒县公安局经多次研究,启用兵地交流政策,将2015年通过全国法律资格考试的艾沙江·赛迪尔交流到第三师司法局,担任托云牧场司法所负责人。

为做好普法工作,艾沙江·赛迪尔要克服“三道关”,即语言关,托云牧场柯尔克孜族群众居多,语言沟通困难;服务模式关,几乎没有坐在办公室过,24小时待机,有纠纷或法律问题要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解决;骑马关,尤其是驾驭烈马。从上学起就成绩优异的艾沙江·赛迪尔用极短的时间熟练掌握了柯尔克孜族语言,并运用到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中。就骑马这件事来说,这个城里长大的“巴郎”也是跌了无数个跟头,靠着顽强的毅力终于能驰骋山峦间。

艾沙江·赛迪尔常说:“普法工作一定要坚持不懈,把守法用法的意识种在每个牧民的心田,让牧民增强国家意识、领土意识和法律意识。”牧场牧民受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和习俗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地职工群众法律意识薄弱,普法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他利用入户走访、下沉结亲、排查纠纷的机会,或电话咨询等方式,在“拉家常”中宣传讲解法律知识,在微信、微博、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转发最新的法律法规知识、党和国家最新出台政策、典型案例等。牧场居民居来提笑着说:“艾所长找我们聊天,三句话离不开老本行,我们都愿意跟他聊天,能够长知识,更愿意他找我们的孩子聊天,提醒多了,孩子就不会糊里糊涂犯错违法了!”

牧场的发展需要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有创造力的新生力量,艾沙江·赛迪尔把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工作任务扛在肩上,和返乡大学生交朋友,按照他们的特长因地制宜帮助他们谋求发展途径。目前牧场仅靠养殖增收的大学生就有23人。

艾沙江·赛迪尔认为,矛盾纠纷是否妥善处理是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再小的纠纷也不能忽略、不能放过、不能推迟处理。2019年元旦,他接到二连一户牧民打来的电话。对方说起与邻居之间发生的不愉快,两人正争执不休。艾沙江·赛迪尔在电话里安慰对方。挂完电话,他就备马动身前往连队。夜行100多公里的山路,历时3个小时他终于抵达目的地。艾沙江·赛迪尔从法理和人情的角度展开分析,连夜劝解,剑拔弩张的邻居渐渐平静下来,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在牧场工作的5年间,艾沙江·赛迪尔深入牧区和连队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从解决小问题、小矛盾、小事情入手,以案释法,增强牧民法律意识。牧场职工群众一遇到“事儿”就会想起他,他是当地职工群众最信赖的“法律宝典”。

艾沙江·赛迪尔说:“我的岗位很平凡,但我的工作充实而有意义。牧场职工群众都懂法守法用法,牧场就能更和谐,我的这些亲人朋友们就能生活得更幸福!”

艾沙江·赛迪尔(中)为牧民讲解法律知识(资料图片)。


来源/
编辑/李文华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