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深冬时节,走进大漠深处的三师五十一团十六连,映入眼帘的是一番欣欣向荣的图景:一条条防渗灌溉水渠通向平整的农田,片片冬小麦出苗整齐泛着绿色;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直通居民家门口;一座座按照一片菜地、一片果园、一座葡萄架、一座禽舍规划建设的红色抗震安居庭院干净整洁;一面面五星红旗在每家每户房顶迎风飘扬,庭院里传来群众阵阵欢笑声……
十六连是一个典型的集体所有制连队,人均耕地少,群众生活过去一直比较困难。2019年全面实现脱贫后,该连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何泽宏 文/图
A 吃好穿好住好 群众日子舒心
冬闲时节,十六连脱贫户艾孜孜江·买买提并没有宅在家里,他每天起床吃过早饭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家养殖的20多只羊添料喂水。对这些能让自己增收的羊,他很是上心。
“以前我和妻子种的地不多,日子过得不好。新疆前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驻十六连‘访惠聚’工作队队员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和妻子在种地之余从事多种经营,实现多元增收。”艾孜孜江·买买提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妻子开起了家庭缝纫店,每月收入2000多元;连队党支部帮我贷款买来了农用车,还帮我联系了建筑工地的工作,活儿多的时候每月收入8000多元;我和妻子还承包了40亩棉花地,养殖了20多只羊,实现了增收致富。现在我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和艾孜孜江·买买提家一样,十六连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如今,连队群众吃饭不重样,穿衣讲体面,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和生活质量。
“共产党的政策好呀,现在我们吃穿住行都不愁。我就希望自己身体好好的,多享受享受这么幸福的好日子。”今年97岁的玉素甫·艾买尔大爷笑着对笔者说。
走进十六连脱贫户依吐孙·艾合买提的庭院,只见眼前干净整洁,各类物品摆放整齐,禽舍里养殖的20多只羊和40多只鸡悠闲地晒着太阳。依吐孙·艾合买提陪笔者一行人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后,推开房门请大家到客厅就座喝茶。客厅里,沙发、饭桌、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各类家具、电器置办齐全,墙上挂着连队环境卫生评比优秀户的流动红旗。
“我们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现在住上了抗震安居房,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我在房间里养了几盆花,天天就像在春天里一样。”依吐孙·艾合买提开心地说道。
2019年,十六连党支部按照“民建公助”的方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在拆旧建新区域内,为连队群众新建抗震安居房762套,当年入冬前全连居民载歌载舞乔迁新居。
住了大半辈子土坯房的十六连群众热合曼·艾依提搬到宽敞明亮的新房时,激动不已。“我一夜没有睡着觉,一会到厨房看看煤气灶,一会去卫生间听听水冲式马桶冲水的声音。没有想到活到60多岁了,还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子,我从内心深处感谢党的好政策。”热合曼·艾依提难掩激动地说。
如今,新连队建成后,多条柏油路通往团部和图木舒克市。连队有住户的地方,都有柏油路通到家门口。
“前些年,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家里负担重,日子不好过。连队党支部根据我家里的情况,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有固定收入,还帮我贷了款发展养殖业,光家里养殖的羊每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再加上种植了棉花和红枣,全年净收入达到10万元。”十六连脱贫户玉苏英·艾山说,“现在生活好了,家里买了电动三轮车和摩托车,再过几年准备买辆小汽车,农闲时带家人出去转一转,开阔眼界长见识。”
B 调整优化结构 发展壮大产业
2017年,十六连群众阿布都热依木·司依提的大女儿得了血管瘤,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在阿布都热依木·司依提感到无助的时候,工作队和连队党支部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对阿布都热依木·司依提进行重点帮扶。兵团科技局结亲干部了解情况后,出资给他家建设了一座大棚发展特色种植,又帮他种植了10亩蟠桃树,通过精心管理,2020年,蟠桃树开始挂果。同时,工作队和党支部对他进行技术指导,在蟠桃园里套种茄子、辣椒和西红柿,效益明显。
工作队还利用阿布都热依木·司依提家靠近连部的有利位置,帮助他开起了小饭馆,每月收入都在4000多元。如今,阿布都热依木·司依提又在连队集中养殖区发展养殖业,羊群已经发展到了50多只。
“我答应了工作队队员和党支部班子成员,要好好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光脱贫还不行,还要带头致富。”阿布都热依木·司依提说,“说到就要做到,我对此充满了信心。”
近日,十六连群众依明·热合曼通过网络将自家种植的红枣,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邮寄到河北、上海等地客户手中,他笑呵呵地说:“今年我通过网上销售自家种植的有机红枣,收入比过去种植棉花要高。”
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途径。十六连抓住产业这条主线,规划产业、发展产业、壮大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动力源。
“一亩园十亩田。”十六连位于沙漠边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种植瓜果的绝佳之地。连队“两委”经过反复调研和听取民意后,成立合作社发展红枣树、杏李树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小茴香、西瓜、甜瓜、蔬菜、青贮饲料等,改变了过去棉花一枝独秀的状况。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既规避了产业单一的风险,又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C 鼓励外出务工 增收天地宽广
“我们在这边很好,工资高,生活也很舒心,当初来这里工作的选择是对的。这还得感谢工作队和连队党支部呢。”1月14日,在广东东莞绿洲鞋业有限公司务工的十六连群众买合苏木·西木西在和家人通电话时说。
以前十六连很多人都不愿意出去务工。工作队和连队党支部主动外出联系企业,并针对连队群众实际情况,举办技能培训班,先后组织连队300多名富余劳动力到图木舒克、阿克苏、广东东莞等地的企业就业,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买合苏木·西木西和妻子去广东东莞绿洲鞋业有限公司务工,刚到工厂那阵子,种种不适应让他们想打退堂鼓。连队党支部了解情况后,通过视频和电话的方式多次与夫妻俩沟通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习惯了当地的生活,夫妻俩每月收入达到7000多元。
十六连脱贫户依马木·司地克家里人口多,过去靠着种植10亩棉花地维持生计。在工作队和连队党支部通俗易懂的政策宣传下,依马木·司地克了解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主动将大女儿送到连队党支部联系的前海纺织厂当工人,每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二女儿阿孜姑·依马木看到姐姐每次休假回家,大包小包给家里买来好吃的,每月还给父母2000多元,羡慕不已。阿孜姑·依马木找到连队党支部书记,主动提出想去姐姐工作的前海纺织厂上班。不久后,从前海纺织厂传来了“姊妹花”争当标兵的佳话。
看到两个女儿有出息,依马木·司地克夫妻俩对增收致富充满了信心,他们不但承包土地种植棉花,还在家里养殖了羊和奶牛,农闲时到连队周边务工挣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D 发展集体经济 卫星工厂就业
“过去由于缺少技术,一家人靠几亩土地过日子,自从来到纯净水厂上班,我不断学习操作规程,掌握技术要领,现在对各种工艺了如指掌,成了技术骨干,每月工资都在3500元左右。我一定要好好上班,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将来的日子会更好。”十六连脱贫户外力江·阿不都说。
在十六连群众看来,连队有工厂,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工作队入驻后,和连队党支部一起,连续挖掘连队能人带动效应,建厂助力连队群众就业增收。
工作队队长带队到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进行市场调研,购买纯净水厂设备。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纯净水厂投产了,每小时可生产6000瓶瓶装水,全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带动连队21名脱贫户就业,每人每月有2500元至4000元的稳定收入。
过去,连队群众生产的灰枣品质优,却只能坐在家里等收购商上门收购,待到来年的二三月份如果还卖不掉,价格就会很低,有的群众甚至考虑将多年培养的红枣林砍掉。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筹集资金在连队创办了红枣果品加工厂。
“红枣果品加工厂落地后,解决了连队及周围群众卖枣难的问题,优质的红枣价格很不错,枣农的收入提高了。红枣加工不但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还为连队群众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让大家实现了不出连队就能进厂当工人,每人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红枣果品加工厂总经理艾尔肯·热依木告诉笔者。
连队党支部围绕发展集体经济,建成了唐驿枣业加工厂、唐驿农家乐、唐驿古道种植合作社,打造了集中养殖基地;利用“十小店铺”,开起了百货超市、蔬菜店、粮油店、五金店和夜市。连队党支部和工作队又将蘑菇种植、棉絮加工、蔬菜大棚、保鲜库的建设纳入连队建设规划中,2021年连队集体经济预计达到50万元以上。
E 党建引领发展 建设和谐连队
“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我们都会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群众参与连队事务的积极性增强了,我们的工作也好开展了。”十六连党员月尔姑·买海提说。
连队党支部引导全体党员树立“大党建”意识,积极探索实行“党建+”模式,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谋划党建与中心工作、民生实事和日常工作有机融合。
十六连老党员艾山·赛来退休好几年了,现在主动申请到连队党员工作室上班,当了一名义务调解员,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
“我们以服务为宗旨,以便民为目的,以满意为标准,为连队群众解决困难诉求,打通‘最后一公里’,做实‘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艾山·赛来说。
连队党支部还筹资兴建了党员读吧、农家书屋、党员示范街等,通过加强党员文化建设,宣传党的好政策,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连队党支部鼓励我们发展庭院经济,去年我在自家院子里种植了工作队送来的葡萄树苗和杏李树苗,在菜地里种植了西红柿、辣椒等各种蔬菜,同时,还在种植合作社里入了股。将来待到杏花开放、杏李成熟时,来连队旅游的人多了,我再利用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家庭收入一定会大增,我们的幸福生活一定比蜜还要甜。”十六连群众阿布都克里木·司衣提憧憬道。
来源:兵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