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言兮
微信步数五六千,这可能就是许多人一天的运动量,而对于杨景乾来说,这只是个开始。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厂区,巡视检查一遍设备运行情况,一年365天,从不间断,这样的习惯杨景乾已经坚持了12年。
扎根南疆 建功立业
2008年,在兰州电力学校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学习的杨景乾即将毕业,此时恰逢新疆锦泰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来学校招聘,新疆这片热土引起了杨景乾的浓厚兴趣。
“当时在地理课本上看到新疆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地域辽阔,因为新疆在古代被称为西域,当时对这一块就比较感兴趣,所以就来到这个地方。”
大学毕业后,杨景乾带着对边疆的向往,瞒着父母,和40名同学一起坐上西行的火车。
刚到工作岗位的杨景乾认真学习热电操作技术,每天跟班学习8小时,晚上和师傅挤在一个宿舍,为的是向师傅学习交流工作技能。两年后,他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热电厂的顶梁柱。
爱岗敬业 潜心钻研
作为热电公司生产技术部的热机专工,杨景乾认真负责,扎实细心工作,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机器设备出现故障,他总是第一个到现场分析查找原因,协调配合消除缺陷,尽快恢复机组运行。
2014年4月,由于电厂给水泵长期运行造成叶轮磨损,出现供水压力和流量不足现象,机组被迫降负荷运行。杨景乾通过查阅资料,积极与厂家技术人员联系沟通,在不改变现场安装尺寸的前提下,提出给水泵技改方案。只此一项就降低厂用电0.5%,每年为公司增发电量300万千瓦时,增收电费81万元。
2014年8月12日深夜,热电厂2号锅炉1号引风机突发振动,在接到值班员电话后,杨景乾立刻赶往现场处置。连续工作20多小时,多次排查,最终避免了机组非停事故,挽回电量损失50余万千瓦时。
入厂煤采样机的安装、磨煤机冷油器技改、热网加热器更换、石子煤收集升级改造、环保脱硝改造、除尘器布袋的更换……一项项设备改造,一个个技术难题,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全部被杨景乾和他的同事们拿下,他们也多次获得“青年文明号”“青年先锋号”等殊荣。
立足岗位 敬业奉献
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每天,杨景乾的身影总是第一个就出现在厂房里。开早会、现场指导、检查设备、听取汇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各项指标更加完善,这也成了杨景乾每天必做的“功课”。
“巡检的目的主要是看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比如说转速、压力、温度,看看有没有异常现象发生。”杨景乾说。
2015年6月的一场大风给南疆电网造成大面积停电,为了防止大风带来的供电影响,杨景乾和他的班组成员提前做出了应急预案,同时把人员全部安排在每一个生产环节要地,全力保障机组正常发电,图木舒克市也成为喀什地区为数不多的未发生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城市之一。
2017年12月,储酸罐阀门法兰处出现硫酸泄漏,由于硫酸具有高度腐蚀性,无人敢上前维修。关键时刻,杨景乾穿上防护服,只身一人对阀门法兰进行维修,经过2小时的紧张作业,故障终于得到排除。
2018年上半年,杨景乾的儿子时常发烧,一个月多达六七次,周边的医院都检查遍了,就是不见好转,无奈之下决定去内地作进一步检查。由于当时电厂自供水系统出现重大缺陷,关键时刻杨景乾放弃陪同妻儿去看病的计划,全身心投入到电厂的设备检修工作中。
“争第一”,这是杨景乾对自己的目标要求。上班第一个到厂区,出现故障第一个到现场,技术改进第一个要掌握……在12年的巡视线路工作中,他每天要穿梭于布满各种管道的厂房里,过目上万个检查点,虽然工作很枯燥、任务很重,但他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2020年12月21日,杨景乾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面对荣誉,他说,荣誉已经属于过去,今后要做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继续为师市电力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平凡的岗位演绎不平凡的精彩,这就是杨景乾,他用实际行动抒写了立足岗位、甘于奉献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