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人多地少、产业基础薄弱?这个村种上了投资少见效快的大球盖菇
 
兵团广播电视台

和田市吉亚乡巴什兰干村结合“一村一品”、“一村一策”的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型、高效、节能的食用菌种植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利用林下、庭院种植大球盖菇,发展订单农业,有效带动农户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12月5日一大早,在巴什兰干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准备在林下播种大球盖菇菌种,来自新疆农业科学院的农艺师给大家讲解了播种的技术要领,大家都仔细聆听着。

  “老师手把手给我们教技术,我们都学会了,我觉得很容易管理。”村民布麦热姆·麦麦提库尔班说。

  大球盖菇又名“赤松茸”,它的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丰富,有“素中之荤”的美誉,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效益可观,是短平快的致富产业。

  “在温度正常的情况下,从播种到出菇,最快三个月就够了。种一次可以出三到五茬,现在我们家院子里都种上大球盖菇了,预计能收入1万多元。”村民布麦热姆·麦麦提库尔班说。

  “种植大球盖菇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投资少见效快,二是管理方法易学好懂,三是占地少,农民可以在房前屋后种植发展庭院经济,亩均产量可达1500公斤,经济效益可达两三万元。”新疆农科院高级农艺师贾文捷介绍说。

  巴什兰干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占地面积350亩,由新疆昆仑天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发展,目前有食用菌种植大棚100座,养菌棚30座。该种植基地采用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的新型产业运作模式,让村民们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也让大家学会了一技之长。

  “我在这里上班两年了,一个月工资3000元,还学会了大球盖菇的种植技术。明年春天我打算在自家院子里的果树下面套种大球盖菇,长出来以后卖给公司,预计能收入15000元左右。”村民布威阿依谢·奥布力说。

  “我们采用稻草和木屑的混合基质种植大球盖菇,不仅品质和口感会更好,产量也会高于单一基质种植的大球盖菇。目前我们有10个大棚种了大球盖菇,明年3月份可以采摘,同时我们公司还给当地农民提供菌种和技术支持,带动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新疆昆仑天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雷介绍说。

  巴什兰干村总人口423户1905人,针对村里人多地少、产业基础薄弱、持续增收后劲不强等问题,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驻和田市吉亚乡总领队、巴什兰干村第一书记邓伟通过邀请专家深入本村进行实地调研,并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集体商讨,积极探索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我们邀请新疆农科院的专家多次到我们村,对土壤、气候进行论证,村‘两委’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发展庭院经济的工作思路,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种植投资少、见效快的大球盖菇。”邓伟说。

  产业发展思路虽然清晰了,村民们却对种植大球盖菇持怀疑态度。“刚开始动员村民种植大球盖菇的时候,大部分村民都不愿意,一个是他们担心技术,还有一个就是销路的问题。”吉亚乡巴什兰干村村干部布威再乃普·麦麦提敏说。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邓伟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还通过引进食用菌种植企业落户本村,由公司提供全程技术支撑,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与公司签订订单式购销合同,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经常到家里给我们宣传种植大球盖菇的好处,帮我们算经济账,现在有技术员教技术,公司还会统一收购,我们不担心了。”巴什兰干村村民麦提亚森·麦提托合提说。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庭院经济种植大球盖菇,推动庭院经济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有效带动全村40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上万元,把‘小庭院’打造成‘大产业’,实现农民富的目标。”邓伟说。(记者 张淑华 穆合塔尔)

来源/和田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园园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