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养牛过上“牛”日子 职工变身致富带头人——四十五团前海镇三连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的致富故事
7.5万
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聂叶 摄影报道

“哞……哞……”隔着圈舍,远远就能听见阵阵牛叫声,几十头牛正低头吃着草料,时不时还向外张望,四十五团前海镇三连职工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正精心呵护着他的这些“宝贝”,一会儿摸下牛的犄角,一会儿给牛添些饲料。在他的认真饲养下,这些牛个个身健体壮,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致富牛”。

身材魁梧的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骨子里透出一股兵团人的勤劳奋进、憨厚朴实。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人品好、做事雷厉风行、对人又像“邻家大哥”一样的热心人。他白手起家,勤劳务实,从小规模养牛逐步成长为致富带头人,是团镇有名的“牛人”。

在养牛之前,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为了养家糊口曾种过地、当过拾花工,但都没能过上富裕的日子。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失业了,近两个月没有收入来源一度让他焦虑失眠。3月,在连队“两委”和驻连“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拿出家里全部的积蓄贷款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养牛场,引进近百只肉牛,从此踏上养牛致富的道路。

创业没有容易的事。养牛初期,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总是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刚引进的牛出现应激反应,部分牛出现发烧、流鼻涕、不吃牧草等状况,连队“两委”、“访惠聚”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立即和团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联系,派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下连队给予指导。按照工作人员的治疗方案执行,不仅解决了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的养殖难题,还帮他挽回了损失。

为保证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能更好地养牛,一年来,工作队经常主动与团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对接,选派畜牧指导员对其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和防疫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效益,帮助他申请畜牧销售奖补,确保惠民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

“现在惠民政策这么好,给我贷款养牛、发放补贴,还派专业人员指导我,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一切,继续努力,带领更多人增收致富,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面对帮助,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发自内心的感激。

一年来,除团镇的帮助,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自己也在默默努力,为养好牛,他先后去了几家养牛场进行参观学习,并购买大量养牛相关书籍为自己“充电”。经过多方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各种养牛技能,现在的他对牛的生活习性、病理常识了如指掌,甚至对牛的防疫、圈舍的消毒等知识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管理到位,喂养精细,他养的牛很畅销。现在,养殖规模达到80余头,结合精准扶贫好政策,在团镇和连队“两委”、驻连“访惠聚”工作队的协调帮助下,创新实施“合作社+银行+农户”的产销模式,年纯收入达50多万元。对他来说,牛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和“钱袋子”。

“头雁”引领“雁阵”齐飞。看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养牛挣了钱,连队不少职工也跃跃欲试,他就主动帮助邻里乡亲建牛舍、无偿传授养殖技术。针对没有养牛经验的职工,他从挑选幼牛的品种、体质及喂养、管理、防疫等方面全程帮助与指导,保证职工的养殖效率和肉牛的品质。出栏后,他还帮助联系销售渠道,实现肉牛养殖从养到销全程无忧。面对现在的养牛规模,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没有满足现状。当下,他正盘算着再建一座更大的牛舍,扩大养殖规模。三连党支部书记张元彬说:“吐尔逊·阿不都克里木养牛比较出色,我们想通过他的致富经验,引导更多职工群众发展养殖业,走出一条适合连队的致富道路。”


来源/
编辑/李文华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