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火呀,就在他身上不停地烧着,可他始终一动不动。牺牲时,他仍然保持着匍匐姿态······”5月17日,四十五团前海镇朝阳社区的农家书屋里,“名嘴”托吾提·沙比克正向各族职工群众讲述烈火英雄邱少云的事迹。这是团镇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剪影。
今年以来,团镇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主阵地作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开展系列红色主题阅读活动,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团镇有28家农家书屋掀起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热潮,干部群众围坐一起,品读红色经典,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感知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成就,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通讯员 聂叶 王彭幸)
“农家书屋+全民阅读”
建设乡村振兴文化粮仓
走进六连农家书屋,几名职工群众正在认真地阅读书籍。
“这里用图书卡借书很方便,我每次到党群服务中心办事之余,都会来这里看看书,学习一些畜牧养殖技术,非常实用。”六连职工郑庆贺说。六连书屋总面积100平方米,位于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涉及政治、少儿、农业科技等书籍20余种,共8000余册图书,今年还开辟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图书角,连队现已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史专题读书活动26场次。据六连党支部书记任善广介绍,2019年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时,团镇充分考虑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农家书屋建设列入重点项目,精准对接职工群众需求,精心打造。
像六连这样的农家书屋在团镇还有很多。近年来,团镇持续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阵地的投入力度,在辖区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已建成农家书屋28家,馆藏书籍超过20万本。今年,团镇将继续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力度,计划新增书籍10万本,充分改善书屋阅读环境,满足职工群众对书籍阅读多样化的需求。
“农家书屋+志愿服务”
助力乡风文明成风化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5月18日上午,在二十四连农家书屋里,宣传文化管理员玉苏普·卡斯木朗诵的诗迎来阵阵掌声。2019年,玉苏普·卡斯木来到二十四连,成为一名连队宣传文化管理员。从那时起,农家书屋就成了他的主阵地,他说:“我们精心打造‘红旗有声读书会’阅读志愿服务品牌,邀请军垦老同志、退休教师等担任志愿者,以留守儿童为帮扶对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团镇28个基层单位都有宣传文化管理员。“宣传文化管理员主动担任全民阅读志愿者,现已开展理论宣讲、农技授课、儿童阅读等志愿服务87场次,职工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团镇全民阅读工作负责人说。目前,晨曦书屋读书会、“红旗有声读书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阅读组织正在团镇茁壮成长,引导着一批又一批的职工群众加入全民阅读行列。
“农家书屋+党员充电”
提升基层党员理论素养
自“党员充电”活动开展以来,团镇沁园社区农家书屋内,每天来借阅有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书籍的党员明显增多,管理员每天早早地来到农家书屋打扫卫生,为前来借阅的干部群众提供干净整洁的阅读环境。“农家书屋把党史学习教育搬到家门口,堪称社区的‘红色加油站’,我们非常喜欢。”沁园社区老党员王建国说。
团镇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不断延伸党史学习链,把农家书屋作为党员自学党史的主阵地,着力推动基层党员的读书、用书。同时,将“职工小课堂”搬到农家书屋,针对不同对象变“灌输式”培训为“互动式”培训,分别组织开展理论宣讲、职工素质提升、创业就业政策等公益互助培训活动,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的作用发挥得当,不仅成为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阵地,更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粮仓。”团镇文化宣传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团镇通过打造农家书屋,助推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让“家门口”的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富成效。
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