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也是一部保障每个人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人格尊严等合法权益的“百科全书”。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法典”时代。一年来,新疆各地各部门融会贯通民法典精神,既当宣传解读的“排头兵”,又当贯彻落实的“主力军”,全面推动民法典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让民法典在实施中焕发无限活力和强大生命力,用法治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1年9月26日,吐鲁番市高昌区人民法院葡萄沟景区旅游巡回法庭法官向游客宣传民法典。 潘从武摄
走进千家万户 融入百姓日常
“民法典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只有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2021年12月20日,新疆爱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文洁前往博乐市阿热勒托海牧场阿热勒托哈村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向群众普及民法典中有关离婚冷静期、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权、增设居住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并与在场群众互动交流,现场氛围热烈。
预热宣传从民法典颁布时就开始了。正式实施后,新疆各地各部门积极部署、扎实推进,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法典意义之重大。
民法典是“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重点,“八五”普法着力促进民法典普法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切实推进民法典实施,引导干部群众树立自觉守法的意识。
2021年1月15日,新疆丝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受邀参加和田市融媒体中心民法典普法直播活动。 新疆律师协会提供
2021年5月,自治区司法厅会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等8个单位联合印发《自治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方案》,深入开展民法典“十三进”活动。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举行全疆法院“筑牢忠诚强根基 法治护航新征程”民法典知识竞赛决赛,引导全体干警学好法典、用好法典、讲好法典。
玛纳斯县人民检察院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设“漫说民法典”专栏,用漫画说法的形式,生动解读民法典。
2021年5月26日,一场主题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的宣传活动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尔沟景区举行。新疆同泽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柏霖在毡房里为牧民讲解民法典相关知识,毡房里挤满了牧民。
2021年以来,新疆各地各部门组织民法典宣传活动1.52万场次,举办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专题讲座9712万场次,受众达82.62万人次。
促进公平正义 守护和谐生活
2021年2月8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发出民法典实施后的首份《离婚冷静期告知书》,建议初次到法院起诉离婚的夫妻理性对待婚姻。
民法典实施后,新疆各地各部门扎实做好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让群众在民法典的司法实践中感受到公正的力量。
新疆检察机关依照民法典相关规定,在保护生态环境、捍卫英烈荣光等公益诉讼案件中作出有益尝试。
2021年7月,旅游博主李某某在和田地区皮山县赛图拉镇康西瓦烈士陵园亵渎烈士,摆拍不雅照,皮山县人民检察院依照刑法修正案(十一)、民法典、英雄烈士保护法,对李某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同年11月,一审判决认定李某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个月,并责令李某某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通过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民法典实施后,司法机关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更有底气,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卓有成效。
2021年10月,温宿县佳木镇尤喀克吐曼村村民玉某向温宿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求助:他承包了28户村民的住房建造工程,如期完工后,28户村民迟迟不支付剩余劳务费。
人民调解员赶赴尤喀克吐曼村,召集28户村民现场普法,重点讲解民法典中有关合同履行的相关规定,最终村民们与玉某达成协议,在一周内付清了所欠劳务费。
这一年,在天山南北,越来越多的司法人员把调解现场变为法治课堂,把矛盾纠纷调解过程变为当事人学法用法过程,让民法典更好地守护群众。
2021年12月4日,哈巴河县公安局组织民警到辖区宣传民法典。 通讯员 杜霖枫摄
助力社会治理 形成法治新风尚
随着多形式、高频次的宣传,法治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如今,民法典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有效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2021年2月,和田市古江巴格街道金川苑小区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遇到一个难题:栋楼违规加装的窗外储物架足有320个,成了“悬在头上的危险”。
“民法典对‘高空抛物’有明确规定,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谁家的储物架掉下来砸伤人,谁家就要承担赔偿责任!”社区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法律战胜陋习,居民们陆续拆除储物架。
民法典实施后,新疆各地各部门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并将法治建设和基层治理相结合,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打老婆是犯法的,‘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是错误的,今天给大家讲讲民法典。”2021年7月27日,在昭苏县洪纳海镇克孜勒加尔村农家法治文化大院普法活动中,该村“法律明白人”吐尔干江把“法言法语”变成“苞谷馕”语言,让村民们听得懂、记得住。
昭苏县像吐尔干江家这样的农家法治文化大院有7个,通过17名法治宣讲员的特色宣讲,法治理念逐渐在村民心中扎根。
“我们以宣讲民法典为主,并现场答疑解惑,调解纠纷。现在,村民们遇到法律问题,都会向身边的人宣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吐尔干江说。
从法治宣传的“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因学习民法典受益,全社会正逐渐形成尊崇民法典、学习民法典、运用民法典的新风尚。(石榴云/新疆法制报首席记者 王晨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