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兵团建工水电集团经济运行数据出炉:今年截至目前,兵团建工水电集团完成总产值50.57亿元,同比增长5.03%;实现利润总额9364.20万元,同比增长6.77%,在手任务123.6亿元,同比增长10.98%,发展能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双重因素,兵团建工水电集团如何逆势而上交出一份“高分答卷”?近日,记者走进兵团建工水电集团项目施工现场,从中探寻该集团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的转型与突破。
12月5日,奎屯河引水工程新龙口电站施工现场如火如荼,搅拌机、升降机机声轰鸣,工程车、运料车往来穿梭。
“现在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我们正在抢工期、抓进度,确保工程效率和质量。”正在现场查看施工进度的新龙口电站标段项目经理杨建峰介绍道。这位“80后”项目经理年纪轻轻却履历丰富,2009年工作至今,已经负责过4个重大工程项目。
“项目建设困难重重,每段成功都来之不易。”站在新龙口压力管道出口,杨建峰回忆道:“由于地层情况复杂,在压力管道竖井段施工过程中,竖井穿越地层时会出现片帮、坍塌等情况,施工进度与质量难以保证。”
为了尽快解决该问题,兵团建工水电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卫东率队下沉项目现场,成为解决施工难点的“技术员”,并与中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工程院展开合作,共同研究深厚不均匀弱胶结西域砾石地层压力竖井施工关键技术,推动问题在现场解决,确保新龙口压力管道工程提质增效。
在项目现场,带上VR眼镜,整个工程形象地展示在记者眼前,仿佛触手可及,奎屯河引水工程技术人员牛亮在一旁介绍:“通过建立水利三维动态模型,将抽象、复杂的二维图纸变为大家容易接受的三维立体模型,不仅能够助力项目加快施工进度,还可以使管理人员在施工结算工程中直接通过已完成构筑物模型得到相关工程量,降低施工成本、节约施工时间,做到绿色施工。”
近年来,依托“科技、创新”双引擎机制,兵团建工水电集团自主研发了山体精准爆破、混凝土抗冻抗渗等一大批国家科研成果,已推广应用于智能化制造业,有近30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技术,12项国家专利均与工程施工技术紧密结合,并先后在奎屯河引水工程施工中得到应用,为项目的降本增效、安全施工、质量保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是集团不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的源头活水。”兵团建工水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敦江说,“关键核心技术不是一天就能攻克的,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攻关。”
2021年,该集团科研投入7452万元,因落实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共计减免企业所得税14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