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帕米尔刺绣合作社社员在进行刺绣。
柯尔克孜族的刺绣历史由来已久,且和中原文化密切相关,在叶尼塞河流域发掘的西汉时期的古墓中,就出土了印有极其精美的鸟兽及植物花纹图案的毛织品。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常在衣服的领、袖、前胸等处绣上美丽、精致的几何图案,多采用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等图案和几何图形,颜色以黑、白、红、蓝、绿等基本色调为主。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意义,黑色表示深厚博大,顽强朴素;蓝色与天空同被视为神圣高贵之色;红色表达着欢快、热烈和幸福;绿色象征春天和生机勃勃;白色则能引起他们对月亮、面粉、棉花、乳汁等一切美好事物的丰富联想,也有纯洁、真诚的寓意。
三师托云牧场居民多为柯尔克孜族,吐孔·沙热的母亲就是牧场刺绣手艺比较高的妇女,年幼时母亲靠着刺绣补贴家用,受母亲的影响,心灵手巧的吐孔·沙热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基本的柯尔克孜族刺绣技艺。
吐孔·沙热说:“我从小就热爱柯尔克孜族传统刺绣,柯尔克孜族刺绣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是柯尔克孜族世代传承至今、融合本民族特征和现代气息的传统手工技艺。”
吐孔·沙热初中毕业后就到乌恰县的一个服装店当了2年学徒,掌握了刺绣和服装制作的技术,回到牧场,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吐孔·沙热在场部找到一家店面,店面不大,仅有50平方米,最终,吐孔·沙热的“阿拉山缝纫店”开张了。由于吐孔·沙热早已声名远扬,上门来买绣品的客人络绎不绝。
“我想让柯尔克孜族刺绣路越走越坚实、越绣越宽、越绣越斑斓。”吐孔·沙热说。
近年来,托云牧场党委积极给予妇女就业创业政策扶持,让有技能的妇女有活干、有钱挣,还有许多牧民也想跟着她一起学习毡帽制作技艺,吐孔·沙热便萌生成立合作社,带领牧场职工群众实现共同致富的想法。在兵团妇联和托云牧场党委的支持下,2015年,由政府出资,帮助她购买了绣花机20台、缝纫机16台、数控刺绣机床2台、锁边机1台等设备,吐孔·沙热作为致富带头人,带领几名牧场刺绣爱好者,一起成立托云牧场帕米尔刺绣合作社。
“我喜欢刺绣,今后我将尝试着绣一些新品,改良柯尔克孜族刺绣技艺,把兵团精神和柯尔克孜族元素充实到绣品里去,把传统刺绣和现代服装结合起来,做成方便携带的日常小物件,将柯尔克孜族刺绣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引领新潮流,让更多人喜欢柯尔克孜族元素服装,让游客来到牧场体验柯尔克孜族刺绣的文化传承。”吐孔·沙热说。
合作社成立后,牧场党委想把“托云牧场绣坊”做强,并积极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柯尔克孜族刺绣不仅仅是在生产服装,更希望通过手艺把柯尔克孜族刺绣传承下去。托云牧场组织合作社社员参加技能培训、外出观摩等,让她们深入学习刺绣手工艺品制作、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推进当地少数民族饰品走向市场。不断增多的顾客,让吐孔·沙热的创业之路越走越顺,随着生意越来越好,牧场妇女纷纷来店里学习。
“我要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把柯尔克孜族刺绣非遗事业做成一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现在合作社成立了,希望能带动更多妇女加入合作社,实现共同富裕。”吐孔·沙热说。
“我也非常喜欢刺绣,在家没事做的时候钻研刺绣,吐孔·沙热成立合作社以后,我就想加入合作社,在这里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挣到钱。”合作社社员苏萨尔·沙特瓦地说。
帕米尔刺绣合作社通过零售、与克州百来思服装店合作、承接周边学校校服的订单等方式,将生产的床上纺织品(被套枕套等)、家居纺织品(坐垫壁毯等)、女式服装、校服卖到阿图什市、乌恰县等地。
“合作社现有社员60名,熟练‘绣手’24人,全年收入13.8万元。接柯尔克孜族订婚结婚所需的全套服装、纺织品订单,收入近8.4万元,‘绣娘’们按件按出工取酬,熟练勤劳的‘绣娘’可以拿到3.6万收入。”吐孔·沙热说。
致富带头人是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也是基层党组织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托云牧场党委积极发展致富带头人入党作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不断提高发展致富带头人入党工作质量。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为牧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吐孔·沙热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如今她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先后被牧场评为“职工多元增收先进个人”“巾帼创业之星”,被师市妇联评为“巾帼巧手”“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被兵团妇联评为“兵团巧女兴家带头人”,她的刺绣作品也在兵团、师市比赛中多次获奖。
“我要带动更多牧场职工群众加入合作社,培养更多的‘绣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让柯尔克孜族传统民族服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吐孔·沙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