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0点41分,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塔台管制员刘先蛟目送航班从跑道上滑跑腾空而起,它将在华北空管局和其他兄弟空管局的接力指挥下平安飞出国境线,向着伊斯坦布尔航行。从1月21日进入赛时保障,为期55天的北京冬奥会空管保障圆满完成。其间共保障892架次航班。华北空管局以最高标准最好服务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空管保障工作。
管制部门提前演练 预案到位保障有序
当冬奥会的航班进入我国的领空后,首先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就是民航空管部门。可以说,空管保障是冬奥运输保障的最前沿,是第一印象。此次冬奥保障与春运、春节保障叠加,正值冬季,低温、大风、降雪等天气也会对运行造成影响。为了确保航班运行万无一失,华北空管局进行了精心准备,并在进离港高峰日多次启动24小时重大任务保障指挥部,局领导现场值班,协调解决运行问题。
2019年,华北空管局就开始着手制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空管保障方案,并根据相关政策和疫情防控情况对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同时,由华北空管局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冬奥空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协同开展工作,细化40项任务分解,分头落实,责任到人。
“针对冬奥航班变动较大的特点,在涉奥航班飞行计划执行前一天,管制员将再次与北京东奥组委机场运行团队、航空公司等相关保障单位核对次日涉奥航班飞行计划,以确保航班计划准确无误,同时设置专人专席,严密监控涉奥航班飞行动态,并向相关保障单位实时通报航班信息。”运管中心主任管制员胡頔介绍。准确的航班计划,是空管保障的前提。
根据此次冬奥会的时间节点,流量管理部门提前进行了冬奥会期间华北地区的航班数据分析,包括首都、大兴两场及天津机场进出港分析、走廊口进出港流量分析、终端区流量分布,从航班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结构变化三个方面向管制部门提出了运行建议。科学合理应用流量管理系统,保障冬奥空管运行安全顺畅。
从区域、进近、塔台,一架航班在我国空域内由各管制单位接力指挥,空管中心通过理论学习、桌面推演、模拟机训练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管制员冬奥保障程序熟悉程度。通过总结测试赛、火炬传递等保障中的经验,不断完善保障程序。
升级提高技防手段 确保设备运行可靠
空管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高效的空管指挥离不开可靠的设备,航空器的安全运行更依赖于通导设备的技术支撑。为了确保冬奥航班安全高效运行,技术保障部门精心准备、周密部署,通过硬件升级、系统升级、算法升级等多重手段提升设备可靠性,为提升运行效率加上智慧砝码。
气象预报紧盯重点 联合多方提前预警
2月13日,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北京迎来了2022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雪,从塔台向外望去,航站楼顶已被白雪覆盖,机坪上的飞机正在除冰除雪,管制员透过飞扬的雪花扫视着跑道,确保出港航班在除冰后能够第一时间放行。
这是一场“预料之中”的雪。气象部门在一周前发布的“冬奥专项一周预报”中对此次降雪进行了描述,持续追踪预报,在2月11日给出了较为清晰的降雪时间轮廓,将预报结论发给相关用户。管制部门拿到预报结论后及时调整管制方案,提前部署,空管运行未受影响。(记者 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