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南疆的发展变化超乎想象”
 
兵团广播电视台

  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南疆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施好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习近平

  昆仑山下,塔河两岸,岁岁年年气象新。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南疆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消除,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奋楫前行。

  告别千年贫困,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增收渠道持续拓宽,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现代文明新风劲吹……人们不禁感叹:“南疆的发展变化、发展潜力超乎想象。”

1月7日,员工在新疆帮帮兔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兔舍查看兔子的生长情况。新疆帮帮兔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种兔养殖基地位于策勒县策勒乡巴什玉吉买村。公司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有效带动当地3000余人通过养兔增收致富。 许晓龙摄(资料图片)

  “老百姓手上有活干,口袋里有钱,日子越来越红火”

  “我以前普通话说得不太好,有很多话想对总书记说,但表达不出来。现在,我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我想说,老百姓手上有活干,口袋里有钱,日子越来越红火。”3月3日,策勒县策勒乡巴什玉吉买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热伊木·买买提明说。

  麦麦提热伊木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他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总书记。“总书记问了我农村耕地情况、地里种植情况等,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关切和温暖。”回忆起5年前在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幕,麦麦提热伊木至今仍激动不已。

  麦麦提热伊木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带回家乡,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底气和干劲更足了。从那以后,巴什玉吉买村组织了特色林果提质增效技术培训,每亩石榴增产200余公斤;村里引进养兔、养羊和石榴酒加工企业,解决18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道路修建、安居房建设、庭院改造、煤改电工程、太阳能路灯亮化、垃圾分类处理等民生项目集中实施……

  2019年,这个沙漠边缘的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000余元增长到14000余元,超过一半的农户买了小汽车。

  开车四处宣讲的麦麦提热伊木发现,走到哪里都有看不完的变化,巴什玉吉买村只是南疆巨变的一个缩影。

  2016年至2018年,全疆有10个贫困县陆续摘帽;2019年,有12个贫困县摘帽;2020年,最后的10个贫困县摘帽。于田机场的通航,莎车—和田II回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南疆89.2万户农牧民用上了清洁能源……麦麦提热伊木的宣讲中,列举的喜人数据和生动事例越来越多。

  “党和国家的每一项好政策都在此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实施好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完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5年来这些一直都是南疆农牧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1月18日,自治区地矿局驻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吐木秀克村“访惠聚”工作队、村“两委”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送“福”字活动,他们将一幅幅寓意美好的春联、红红的灯笼送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一起贴春联、挂灯笼,喜迎新春。余磊摄(资料图片)

  “干部群众感受最深的是,南疆边境地区虽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但党的好政策如春风般吹遍每一个角落,党和国家的每一项好政策都在此落地生根。”全国人大代表、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党委书记廖朝阳说。

  以吐木秀克镇为例,“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攻坚举措,农村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快了贫困农牧民的脱贫步伐。2019年底,全镇共有贫困户1356户、贫困人口4809人脱贫,实现了全镇整体脱贫摘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吐木秀克镇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使农村人居环境“升级换代”。

  “去年一年,我们在快递进村、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基础设施提档、住房升级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各项民生服务落地见效。”廖朝阳说,吐木秀克镇12个村完成“ 中邮驿站+乡(镇)运输服务站挂牌”工作;自来水、生产用电、硬化道路、通讯网络等入户率达100%……

  当南疆农牧区和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原来的一些劣势转化成了优势。廖朝阳说,边境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原生态的农产品、淳朴的民风民俗都成了特色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吐木秀克镇借助兴边富民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员工在莎车县馕文化产业园生产车间烤制馕饼。莎车县持续引导馕产业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约提克尔·尼加提摄(资料图片)

  “这里是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去年,我大专毕业后之所以选择回到家乡莎车县,是因为这里城乡‘颜值’高,产业集聚多,发展潜力大,是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3月4日,在位于莎车县塔尕尔其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新疆小蜂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二期工厂,工厂办公室主任迪丽娜尔·如则自豪地说。

  莎车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新疆第一人口大县,曾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迪丽娜尔在莎车县依盖尔其镇都维萨热依村长大,村子离县城只有十余公里,但小时候受道路交通、经济条件制约,进城赶个巴扎都难。她曾经有个心愿:长大后走出这个“穷窝窝”。

  “2017年,我到外地上学,但每次寒暑假回家感到既新奇又陌生,城里、农村处处旧貌换新颜,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我们到外地上学的南疆学生都有同感。”迪丽娜尔说,2020年实习和次年毕业,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家乡的企业。“我哥、我爸都是农民,在家门口都找到了工作,何况我这个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专生呢?”

  现在,迪丽娜尔每月工资超过4000元。她很珍惜这份工作,在做好收货入库、员工考勤的同时,还尝试通过线上线下做产品销售。业余时间与在南疆就业的同学经常联系,大家都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向往。

  如今越来越多像迪丽娜尔这样的青年,乐意留在南疆、宣传南疆、建设南疆。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辑/尹潇婕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