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春播时节,吴洪涛最繁忙的工作就是正确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新78”。
“新78”是吴洪涛和专家团队经过科技攻关,潜心10年培育出的新疆首个早熟机采长绒棉新品种。
“我天天都在现场指导春耕播种。”4月初,吴洪涛和他的团队一直在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天玉公司科研育种基地和农民一起探讨种植“新78”。吴洪涛是新疆天玉种业公司的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也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阿克苏地区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的获得者。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顺应农时,跋涉田畴。从事种业培育研究30余年,吴洪涛难忘每个品种的研发历程,也从未忘记自己“让饭碗更牢、让粮丰民富、让使命永志”的初心使命和梦想。
初心——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1964年,吴洪涛出生在江苏省如东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时跟随父母来到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温巴什乡阔纳吐尔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吴洪涛说,当时,他家和大多数维吾尔族老乡家一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村里的叔叔和阿姨经常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包谷馕分给他们兄弟5人。
童年的记忆,为吴洪涛播下了一颗扎根大地的种子。从那时起,他就立志学习农业知识,长大后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大学毕业后,吴洪涛被分配到了拜城县农科所担任技术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02年,吴洪涛到拜城县种子公司任职。在种子公司,他把引导群众种植玉米和小麦等制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始终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每年七八月份,是制种玉米抽花去雄的时节,也是确保玉米制种质量和关系到制种户收入好坏最关键的时节。每天天不亮,吴洪涛就带着技术人员趟着清晨的露水在地里忙碌了。
穿行在密不透风的制种田里,不一会全身就沾满了泥土和玉米毛絮,奇痒难忍;裸露在外的皮肤被蚊子叮咬出血包,稍有不慎还会被玉米叶划出一道道血痕。
多年来,吴洪涛养成了早起晚睡的习惯,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导致他经常体力不支。一次,连续7天高烧不退的他,因放心不下玉米性状的观测和参数搜集等工作,直接晕倒在了农民的制种田里。经过医院医护人员的抢救,一周他才苏醒过来。出院第二天,吴洪涛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天玉种业的成功是吴洪涛熬出来、累出来、苦出来、逼出来、死撑出来的,是他用透支生命代价换取的。”员工这样评价吴洪涛。
使命——
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布隆乡是拜城县人均耕地最少的乡,群众增收致富的难度相对较大。2010年,吴洪涛与该乡党委商定,决定在布隆乡推广玉米和小麦的制种种植。而突破口他又选在了牙斯热木库鲁其村,这是全乡有名的“空壳”村。
吴洪涛虽然告诉村民种植制种小麦和玉米,每亩要比常规种植增收800元到1000元左右,但大多数村民还是持怀疑态度,抵触情绪比较大。
吴洪涛就亲自带着村民代表到公司制种基地参观学习,并动员村里的党员带头种植,以此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同年底,村里的制种户户均增收达3600多元,这下,终于让村民们信服了。
第二年,布隆乡7个行政村的农牧民都争先恐后签订了为期10年的制种合同。现在,布隆乡已经成为拜城县的制种之乡,制种面积达20000亩。
布隆乡的成功带动了全县制种业的兴起。到2019年,新疆天玉种业公司已在拜城县种植订单制种小麦和玉米总面积11万亩,带动了16100户农牧民增收致富,户均年增加收入3700元。
如今,天玉种业公司助推村民增收的能力更强了。目前,已在阿克苏、和田、喀什和巴州等南疆四个地州,累计完成玉米、小麦和棉花制种面积120万亩,带动了6个县、18个乡镇、70多个村、2万制种户增收6.95亿元;推广种植高产优质品种总面积4500多万亩,助推农民增收21亿元。1956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2017年,在自治区开展的“百名企业家走进访惠聚”和“千企帮千村”活动中,吴洪涛主动向拜城县委、政府认领了国家深度贫困村亚吐尔乡塔格其村。吴洪涛帮助村里建起了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免费捐送蔬菜苗,还与村民签订了3600多亩制种协议,不但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还如期带动1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吴洪涛千方百计为村民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每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950多人,劳务支出达2280多万元,人均收入24000元以上。
努尔比艳·赛买提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多病的婆婆。去年7月,她不幸遭遇车祸,光是治疗费就花去了一万多元,这对于刚刚脱贫的努尔比艳·赛买提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吴洪涛了解这一情况后,专门把她安排到较为轻松的机械包装岗位。“这个岗位不但可以坐着干活,每天还有150元的收入。”努尔比艳·赛买提激动地说。
2015年,拜城县因高温天气造成制种玉米授粉不好影响了产量。按合同规定,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损失公司可以不予补偿。
当时,许多同事劝吴洪涛,他要是补偿,意味着公司以往十年的利润都没有了!但在吴洪涛的坚持下,公司还是拿出1700多万元,给780多受灾户予以补贴。拿着补贴,村民们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梦想——
打造民族种业“航母”
随着天玉种业公司的发展壮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后,吴洪涛无比振奋,他决心要将天玉种业打造成为我国民族种业的“航母”。
为争取专家和院校的技术指导与合作,吴洪涛将公司的简介和产品介绍刻录成光盘,利用大小会议和学习的机会,向专家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将光盘送给大家。
但不少专家不是当面婉言回绝,就是随后将光盘丢在了会场或者宾馆里。吴洪涛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主动到专家的单位和家里去拜访。
心中有梦想,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吴洪涛的诚心感动了专家们,在专家们的建议和帮助下,他注册了天玉牌制种品牌,还于2012年在全疆率先成立了新疆天玉种业育种研究院。现在,公司已与中国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等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科企、校企合作关系,还聘用了包括院士在内的14名高级专家顾问。
从2009年开始,吴洪涛先后投资3800多万元,在新疆、北京、吉林等地建立了11个育种试验站,拥有高标准科研育种基地5000多亩。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天玉种业公司已培育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5个,其中玉米品种6个,小麦品种3个,棉花品种6个;独家经营品种8个,实用新型专利8个,国家审定品种2个。研发的天玉牌棉花制种获得“中国棉花种子十大品牌”,各类农作物种子覆盖吉林、辽宁、山东、宁夏、内蒙和新疆各地。
去年10月,吴洪涛和专家团队经过历时十年的科技攻关,终于培育出了新疆首个早熟机采长绒棉新品种——“新78”。“该品种亩产籽棉511.5公斤,采净率高达97.11%,不但提高了棉花产量和机械化程度,而且还增加了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填补了我国机采长绒棉的空白,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机采长绒棉的技术垄断。”这项科研成果让吴洪涛十分自豪。
目前,天玉种业公司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和国家高新企业,并先后荣获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十余项殊荣。
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吴洪涛像一粒种子在土地里扎下了根,“我愿做一粒种子,映照初心、践行使命、承载梦想。”吴洪涛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