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旅游业的不断复苏,学校和家庭对于传统学科教育外的研学需求迅速增加。如何让孩子“学在旅途,游在其中”,七师一二六团红色教育基地推出“研学+旅游+科普”精品研学线路,让研学游“寓教于乐”“文旅结合”更有“干货”。
树立全域视野打造2.0版本研学游基地
七师一二六团党委以“勤忠俭容”的戈壁母亲文化为主线,以戈壁母亲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以戈壁母亲文化艺术旅游节为抓手,以研学游教育基地为核心,形成“一主三辅一核”的戈壁母亲文化建设总布局,研究确定了“党建引领戈壁母亲文化品牌提档升级年,打造研学游教育基地”这一基本思路,精心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使“戈壁母亲”成为团场中屈指可数的军垦文化品牌,为中小学开展研学之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该团还以“戈壁母亲·大爱耕心”为文化定位,投入资金90余万元对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提升,美化亮化,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推出了“十大”耕心之旅研学精品线路。
为了不断创新服务,提升研学游文化内涵,七师一二六团党委请专业文创公司指导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军垦题材、戈壁母亲文化的系列特色文创产品,使游客在本地感受到军垦文化的同时,可以将军垦文化产品带走,使之成为行走的军垦文化符号。
自今年4月推出“十大”耕心之旅研学精品线路以来,累计接待来自独山子、克拉玛依、奎屯等周边地市的研学游客5000余人次。戈壁母亲纪念馆有幸被列入国家免费开放序列。
讲好戈壁母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7月初,七师一二六团中学组织三至七年级220余名学生参与研学之旅。同学们跟随老师、辅导员走进一二六团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心向党”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近年来,一二六团中学注重将研学旅行与红色教育相融合,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同学们接受革命传统精神的洗礼,增强了同学们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月20日,由第七师与奎屯市团委及一二六团团委联合举办的兵地青少年“我和我的祖国·手拉手心向党”融情实践活动营在一二六团戈壁母亲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营了,本次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军垦文化底蕴,不断传承军垦精神,通过拓展训练学习,让同学们努力学习,成为兼备德才、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这里有很多场馆可以进行参观学习、互动,进行沉浸式的体验学习,在研学中感悟兵团故事,让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参与到社会实践以及锻炼中去,能够加强孩子的交流和身心健康。”第七师胡杨河市团委兼职副书记陶红给记者介绍到。
“我们组织学生来到一二六团,在聆听和见证我们军垦老战士遗留的这些老物件之后,最主要的是能够从他们身上体会到我们军垦战士和先辈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这种精神,从而能够把这种精神带到我们的学习当中,使我们兵团精神、使我们先辈的光荣传统能够延续下去。”来自奎屯市第四小学五年级教师郑新华说到。
让研习之旅旅有所感、研有所思、行有所成、学有所获。一二六团以其独特的红色教育基地资源优势,成为了周边学校研学有去处、教学有内容、体验有的场地的首选。
科普教学为研学游增添乐趣
七师一二六团五连海州菌业种植合作社里的一座阳光玻璃联动温室大棚成为了科普研学的网红打卡点。阳光玻璃联动温室大棚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该温室大棚由七师科协与合作社合作创建,大棚集采摘、观光、研学、销售等功能为一体。
走进温室大棚,一股菌香扑面而来,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各方面为灵芝打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一排排码放整齐的白色菌袋的两头已开始变为红棕色,这是灵芝孢子粉正在发菌出丝。
胡昭阳不仅是合作社理事长,同时也是一二六团中学课外科技辅导员。据统计,截至7月20日,先后有来自一二六团中学、奎屯市四小、克拉玛依二小等学校,近千名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大棚参观研学,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在研学中,胡昭阳详细介绍了灵芝、蘑菇、木耳的生长过程,教同学们怎样种植蘑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灵芝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种植蘑菇要注意啥……”同学们带着诸多问题边看边问,胡昭阳耐心地回答。
为了使研学之路更加有特色,胡昭阳还引进了黑芝、美芝、韩芝等不同品种的灵芝供学生研学参观。“看到这么多不同品种的灵芝,真是太神奇了,我下次还要来这里看灵芝的生长过程”奎屯市第四小学五年级学生易棋宇兴奋的说。(通讯员 杨燕霞 牛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