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师一二四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和兵团重要讲话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感恩奋进、笃定实干,全团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全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七师一二四团团场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师一二四团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2340万元,逐年增加到2021年的123131万元,是2012年的2.35倍。近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加70791万元,年均增加7865.66万元,年均增长9.97%,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师一二四团实际利用外资从2012年的0.8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3.49亿元,年均增量1.3亿元,年均增长27%。2021年签约引进项目7个,新增企业7家。
农业是团场的传统优势,是团场的经济基础,团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师一二四团坚持“南牧、北棉、中园艺”的结构调整战略不动摇,一产更加稳固,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初见成效,仅2021年、2022年,七师一二四团三连、 四连、六连和十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6268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4.47万亩。16.1万亩棉花平均单产达450公斤,总产突破7245万公斤;2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610公斤,总产突破1220万公斤,种植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积极打造特色林果、中草药、番茄加工产业,6600亩优质葡萄、6580亩枸杞、4720亩肉苁蓉、8600亩加工番茄、11000亩收籽葫芦远销广东以及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师一二四团持续开展大规模防沙治沙和绿地倍增行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七师一二四团高参肉苁蓉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9年成立,在五连沙漠风口前沿种植沙地肉苁蓉4720亩,不仅带动了职工走向致富之路,而且还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成效显现。七师一二四团完成“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工作改革和“五办一所六中心”机构改革,职能职责有效整合;实现17个连队87名“两委”和3个社区21名专兼职“两委”由党员和职工及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改革后职工年均收入由2017年的5.3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6.57万元,职工参与连队管理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在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中,2018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将七师一二四团学校、医院整体移交给师里,确立了“师办师管”的管理体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环境面貌、服务水平日新月异。
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看家本领和使命所在。七师一二四团党委始终聚焦“安边固疆的稳定器”职能定位,健全团场维稳戍边体制机制,落实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机制,2018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以来,七师一二四团连续三年先后主要在职工子女中招录937名高中以上的新职工,其中大中专和本科学历占新招录职工35%以上,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够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新时代团场连队职工队伍,为打造兵团一流民兵队伍,履行好维稳戍边职责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七师一二四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科学有效做好人员、物资、设备的调配工作,建立网格化防控体系,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并转入常态化防控。在疫情防控期间,为517家市场主体减免和补助资金159.9万元。2020年以来,帮助职工群众联系拉运车辆,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模式,完成了13000亩番茄、444亩甜瓜及3000亩葡萄、蟠桃、苹果等季节农产品的采收销售。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近10年来,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9.7%;民政救助46041人次,发放救助金3802.72万元;残疾人救助14707人次,发放救助金485.02万元,累计新增就业3650人次。新建保障性住房2466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个、党群活动中心3个,为10个连队建设干部周转房50套;利用淮安援疆资金1110万元新建创业就业街商铺门面21个、室外硅PU灯光篮球场4个;累计投入8830万元对城镇及道路改扩建和连队道路、绿化、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提升改造,城镇区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城镇颜值不断刷新。拆除连队危旧住房1326户,清运建筑垃圾7.7万余吨,打通平整巷道3500米,清理危棚、篱笆墙80余处;为连队环境整治落实资金392万元,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迈进新征程,七师一二四团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唐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