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援疆民警李燕伟:反诈路上的“急先锋”
 
兵团广播电视台

今年9月18日,十二师公安局迎来了一批年轻的援疆民警,李燕伟就是其中之一,本来籍籍无名的他因为一个棘手的电诈案件被大家熟知,后来更是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反诈“急先锋”。

大家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一到岗就参与了辖区发生的一起重大电诈案件,而这起案件正因为李燕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办案经验,帮助专案组仅用三天时间就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李燕伟到十二师公安局开展援疆工作前,是山东省德州市公安局天衢新区分局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的一名反诈民警。从警十三年,七年反电诈。李燕伟作为天衢新区分局最早一批打击电诈犯罪的专业民警,他把“耐得平淡、埋头苦干”作为座右铭,以严谨细致、务实创新的作风,始终战斗在打击电诈犯罪的第一线。工作中,李燕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奋力锤炼专业本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多次被分局评为“破案之星”。

远涉千里,征尘未洗,李燕伟到达援疆单位十二师公安局后还没来得及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第四天辖区就发生了一起重大电诈案件,涉案价值较大。李燕伟充分发挥个人专业特长,主动靠前参与案件分析研判,通过资金流分析、视频追踪等方式,不断挖掘犯罪事实,在海量的涉案信息中找到有利于破案的蛛丝马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李燕伟成功在案发后的第三天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之后他与专案组同事更是马不停蹄地辗转内蒙古、广东等地多个省市,最终将数十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我想象过很多到达新岗位的场景,来之前也做了很多功课,准备了很多关于反诈宣传的PPT,但唯独没有想到一上岗就是实战。”李燕伟说,师域辖区面对的反诈形势比他想象中的严峻,他必须立即投入到战斗中去。

李燕伟是在互联网浪潮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人民警察,思维活跃、善于钻研新鲜事物,他对反诈工作有较的深研究和见解。在与受害人交流时,他很注重探寻案件发生过程中受害人与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进而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中找到一些规律供领导决策,更好地统筹全局、重点突破。

“燕伟来了以后,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我们的案子办得很快,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有很大的功劳,他能这么快进入角色,也是我没想到的。”十二师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肖远波说。

援疆,不仅是换一个地方工作,还要快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更要默默承受对家人的思念和亏欠。

李燕伟报名参加援疆前,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他的母亲年事已高,需要人照料;妻子也是一名公安干警,任务繁重;六岁的女儿即将上小学,上下学需要人接送。援疆前,他向妻子诉说心声:“我是共产党员,我想更多地去承担党员责任,也想到其他地方去积累一下办案经验,咱家家务你能不能多承担一些?”妻子爽快地回答:“我全力支持你!”

“离开家有一个月了,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很照顾,我把这些都分享给了我的家人,他们现在对我一个人在这里也很放心。”李燕伟说。

反诈工作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刷单、冒充客服、网络贷款、“杀猪盘”等五花八门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尽管街头巷尾到处张贴有反诈宣传海报、播放着反诈骗宣传视频,但是仍有不少人上当受骗,这让李燕伟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个案子结束以后,我要尽快熟悉辖区环境,早日投身到反诈宣传中去,为守护群众的‘钱袋子’筑起坚实的‘防火墙’”。李燕伟说。

“感谢山东兄弟单位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希望在今后的合作中,两地公安刑侦部门更加紧密联系,持续巩固警务协作成果,共同推动两地公安事业实现新发展。”十二师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军说。

来源/十二师融媒体中心
编辑/肖玉莹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