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储罐里输出来的二氧化碳,经过撬装设备增压后,通过注气井注入三四千米深的油藏。11月17日下午,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玛湖油区玛湖1井区,正实施注气作业,用二氧化碳来驱动原油开采。
这里有6口注气井和12个采油井,组成五点法注采井网,注采井距280米,注入油藏的二氧化碳与原油相溶,形成混相驱,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黏度,降低界面张力,推动更多原油流向采油井,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11月17日下午,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玛湖油区玛湖1井区,正实施注气作业。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于江艳 摄
“以前,都是在原油生产递减的老区开展二氧化碳驱动原油开采试验,今年首次直接在产能井上开展试验。”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工程师秦明说。
实施注气作业的片区为强敏感性油藏,此前曾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方式开采,但由于水敏性影响,采油效果很不理想,今年优选出玛湖1试验区开展先导试验,同时开展的还有克83井区高饱和程度油藏气驱试验、夏77井区顶部重力气驱试验,目前都全面开始注气。
玛湖1井区为世界最大敏感性致密砾岩油藏,油藏孔隙度低,原油储存在肉眼看不到的岩石孔隙中。“这样特征的油藏,注水后反而封堵了孔隙,堵塞了原油采出通道,因此被称为强水敏区。”秦明解释。
而二氧化碳与原油相溶,形成混相驱,克服水敏影响,因此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决定开展新井注二氧化碳驱动原油开采试验。根据设计方案,这些新井注入二氧化碳3个月后,大约在明年2月投入生产,预计原油采收率能提高20%以上。
在对新井开展二氧化碳驱动原油开采试验的同时,玛湖油田今年还首次在前置压裂环节注入二氧化碳。“玛2井区五区南有10余口井,在前置压裂环节注入了二氧化碳,日注二氧化碳四五百吨。”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工程师杨刚说。
二氧化碳注气作业现场,一位石油工人在查看储罐压力仪表参数。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摄
在新区开展二氧化碳驱动原油开采的同时,老区的二氧化碳驱动原油开采试验进一步升级。记者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了解到,为达到100%固碳效果,新疆油田采油二厂八区530井区经过多年探索后今年建成试验站。“试验站投运后,让二氧化碳得到循环利用。”采油二厂天然气处理站站长王彬说。
注入油藏的二氧化碳大约70%能在地下永久埋存,还有30%伴随着原油流出井口,为防止二氧化碳从井口逃逸,试验站在井口部署了回收装置,将回收来的二氧化碳提纯后重新注入油藏。
新疆油田自2015年起开展二氧化碳驱动原油开采先导试验,截至2022年已累计实施1300口井次二氧化碳注气,累计注入二氧化碳40多万吨,增油超13万吨。
随着先导试验的深入推进,新疆油田对二氧化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捕集的碳源也从克拉玛依市的炼化厂扩展到环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多家化工企业,为新疆碳减排腾出更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