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千里,机器轰鸣,牛羊成群,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盛景。绿树田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职工群众的日子火起来。
近年来,九师白杨市一六三团深入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师市党委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工作报告、定期调度、典型示范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全面提升各级党组织对乡村振兴工作领导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团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新发展旺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产业振兴的基础是粮食安全。近年来,一六三团持续开展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加强农业技术服务,选育优良品种,从选种、耕种销售等,全方位服务职工群众,助力实现仓满廪实、稳粮增收。
10月20日,一六三团七连的党支部书记陈刚在各个地块间穿梭,敦促职工做好玉米的收获工作。“在播种、管理、收获各个时节,都能在田间地头看到我们连队‘两委’成员,全力为职工群众的丰收保驾护航。”随着玉米大量成熟,一六三团七连职工满是丰收笑颜。
在一六三团的万亩高产创建玉米示范田中,金黄的玉米在风中摇曳,果穗饱满的玉米掩映在秸秆间格外醒目,延绵不断的金黄蕴藏着职工群众对丰收的期盼。
“这块地的收割已经进入尾声,目前产量每亩地达到1.4吨,这个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七连职工翟春丽地里,大型玉米收割机穿梭其间,不一会黄澄澄的玉米已经溢满谷仓,丰收的喜悦爬上她的眉梢。
一六三团在稳粮增产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利用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培壮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城郊采摘游经济,壮大设施农业,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我们用绿色有机的方式种植玫瑰,生产的玫瑰茶、玫瑰纯露还有护肤品等产品已经受到市场的认可,初步打响了‘雪域芳华’这个品牌。”塔城市恒翌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超恒说,每年玫瑰采摘季,周边的职工群众到我们玫瑰庄园打工,玫瑰也成为当地职工群众的“致富花”。
设施农业作为一六三团的一大亮点,是职工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今年我的大棚里种植了妮娜皇后和阳光玫瑰两个品种的葡萄,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广受市场欢迎。”种植户陈海红说。
今年,一六三团种植粮食作物6.42万亩,创建了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基地。种植番茄4490亩,大豆561亩。大力扶持特色种植,现有设施大棚326座。
连队美职工乐 展现宜居宜业新面貌
一六三团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全面开展连队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行动,推动“厕所革命”,健全“户分类、连收集、团转运”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打造美丽经济庭院等,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今年,计划投入1750万元,对五连、六连道路硬化、排水工程进行巩固提升。
在五连人居环境项目改造施工现场,工人们在连队平整土地、铺设地砖、种植景观树,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该项目包括道路提升改造,新增道路两侧生态修复等,项目建成后,连队职工群众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现在连队环境越来越好,房屋、围墙粉刷一新,健身器材、下水管网等一些设施也越来越完备,我们住得也很安心舒适。”说到连队的变化,五连退休职工黎玉梅说。
美丽庭院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承载着职工群众对“生活如诗”的向往,还为发展庭院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五连职工张东明的庭院,只见窗明几净,整洁有序。随着连队和自家小院的环境越来越好,他逐渐萌生了开农家乐的念头。“现在连队环境好,在连队平房区生活和楼房一样方便。我看着小院里种植的瓜果蔬菜,就想充分利用小院条件打造农家乐。”张东明说。
据了解,一六三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带动全团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整体纵深推进。今年,选树“美丽庭院”32户,获评“最美家庭”18户。
鸟语花香、青砖白墙、设施完善的连队,展现了一六三团宜居宜业新面貌。
强文化提精神 文明新风润人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近年来,一六三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四德”建设,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移风易俗、节俭办事新风尚,进一步提升团场文化内涵,以时代新风书写文明画卷。
“六连党支部经常组织职工群众来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通过参观大家感慨万千,深受教育,被老一辈的守边护边、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深刻感受到兵团人的职责使命。”一六三团六连“两委”成员王静说。
王静所说的红色教育基地是一六三团民兵边防哨所,该哨所建于1963年,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凝聚着三代戍边人的青春,是兵团精神的生动体现。现如今,哨所已成为该团爱国主义、屯垦戍边历史教育基地、以劳兴武和后备干部培养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哨所”。
截至目前,一六三团有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7个连队电子阅览室已建成使用,7个连队、1个社区现有农家书屋等各类阵地设施、红色资源、人才资源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推动连队、社区之间资源流动。全力打造24支378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各实践站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志愿服务活动,实践所各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志愿活动,全年累计开展活动200余次。
“一六三团始终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采取强有力工作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有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全面开展,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乡村产业持续兴旺,有力的举措汇聚成强大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一步,团场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内生动力,抢抓住发展机遇,引进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和增收多样化,改善民生福祉,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一六三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传民信心满满地说。
粮食稳产、职工增收、生态宜居、文明实践……一个个欣欣向荣的场景,绘就一六三团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歌声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