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沙漠边上“长”出小龙虾啦!
 
兵团广播电视台

谈到新疆,你会联想到西域古城,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葡萄干、哈密瓜,以及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今年,在这片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戈壁沙漠里“长”出了淡水小龙虾。

“这批虾苗长势非常好,存活率高达95%,明年预计亩产达150公斤。”11月20日,在四十九团海安镇十三连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润丰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立喜正熟练地将地笼缓缓提起拉到岸上,再轻轻抖几下,十余只小龙虾便滚落筐中,兴许是打扰了它们冬眠,“虾兵”们挥舞着大钳子扭动着。今年5月,田立喜共投放2.6吨虾苗,现在个头已经“蹿”得极高,和新投放的幼虾形成鲜明对比,看着小龙虾长势喜人,田立喜也忍不住喜上眉梢。

曾经无人问津的未利用地,如今在田立喜的手中摇身变成百亩小龙虾养殖基地,成为连队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去年,田立喜萌生出发展水产养殖的想法,但在沙漠边上养殖“水”产品,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他始终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今年,三师推动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有了政府帮扶和家人支持,他终于下定决心一展身手。说干就干,田立喜前往浙江拜师学艺,将内地最新的水产养殖技术带回团镇,因地制宜不断摸索,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龙虾养殖新路子。

“沙漠光照强,小龙虾喜阴,我们保留了芦苇,便于它们藏身避光。”时值冬季,走进养殖基地,成片的芦苇遍布在水面上,小龙虾藏身在水下栖息冬眠。如何在寒冷的冬天养殖小龙虾呢?田立喜向记者讲解了其中“玄机”,通过在塘内加深水位至1.5米,保持水循环起到保湿和缓冲作用,便能有效提高虾苗存活率。经过春灌、冬灌进行排碱、压碱,曾经寸草不生的220亩盐碱地变成了“水里生金”的致富田。

明年5月,小龙虾养殖基地将交出首份答卷,田立喜的心里既紧张又充满期待。届时通红肥硕的小龙虾将遍布塘内,三五好友结伴出行,游客们手握钓竿与小龙虾上演“斗智斗勇”的好戏,各族人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吃虾自由”,这些是他脑海中勾勒已久的美好画面。蓝图绘就,他还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学习更多科学养殖技术,不断提升产量和效益,为小龙虾谋个“好去处”,打开销路,带动连队职工群众一起养虾致富。“只要大家有想法,愿意干,我都会倾囊相授,给大家分享小龙虾养殖经验。”田立喜说道。

近年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着力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红旗农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登上央视,打响三师品牌,辐射和引导周边农业走产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记者 黄斌 秦飞)

来源/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艳慧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