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销售蜂蜜17吨;2022年,销售蜂蜜48吨,今年,预计销售蜂蜜72吨。2022年,合作社收入超过40万元,今年合作社收入将达100万元左右……”临近年底,在位于柯坪县玉尔其乡玉尔其村的柯坪县无限福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创办人阿于甫江·依明的账本上,全是数字不断递增的记录。
10月25日,在柯坪县无限福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准备将包装好的蜂蜜装车发货。艾热提·加沙热提摄
说起36岁的阿于甫江,玉尔其村村民古扎力努尔·木太力甫认为他很有“能耐”:柯坪县以前不产蜂蜜,他居然养起蜜蜂,酿造出了天然美味的蜂蜜。几年来,柯坪蜂蜜从种类到产量、从合作伙伴到带动就业人数一直在增加,让“柯天蜜”品牌也响亮起来。
“不是我能,是政策太好了,机遇太好了。”11月12日,阿于甫江说。他的办公室里,挂着17种蜂蜜的名称和介绍,供客人咨询选购。
以前,柯坪县的确没有蜂农。阿于甫江对蜂蜜的味道却很熟悉,因为他小时候父母在做蜂蜜生意。父母从阿克苏市批发来蜂蜜在当地销售。长大后,他跟着父母一起卖蜂蜜,当时很多农民对蜂蜜比较陌生,一年也就销售七八百公斤。
2019年,已牵头成立合作社的阿于甫江·依明想自己养蜂。他到阿克苏市、温宿县等地向蜂农请教,学成后买了100箱蜜蜂放到了柯坪的田野上。他的“甜蜜事业”让本地人对养蜂和蜂蜜有了深入了解,加上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当年不仅卖掉了自己生产的两吨蜂蜜,还帮外地蜂农卖了十余吨蜂蜜。
老客户越来越多,微信圈销售更方便,阿于甫江想把“甜蜜事业”做大。他一方面利用柯坪县独特的沙枣、骆驼刺、恰玛古等资源,在不同季节追花;一方面,在阿克苏地区找一家家蜂农谈合作,商量怎样标准化生产,怎样进行包装销售。
“南疆花的种类很多,蜂蜜没有生产标准,我就自己拟定标准并与蜂农协商合作。每年2月份,我先给蜂农付订单款,按我的标准生产,交货时再付尾款。”阿于甫江说。他制定的标准很苛刻,例如蜜蜂生病后只能用中药治疗。
阿于甫江的认真,引起了柯坪县玉尔其乡党委书记雷勇的关注。雷勇鼓励他把柯坪蜂蜜做成特色产业,并协调把乡里的乡村振兴厂房无偿给他使用。有了厂房和其他帮扶政策,阿于甫江如虎添翼,解决就业增加到了8人,还培养表妹苏比努尔·迪力夏提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蜂蜜。
今年,和阿于甫江合作的蜂农增加到了27户,蜂群数达4000余箱,销售额已达400余万元。阿于甫江没有满足眼前的发展成就,他把核桃、红枣、恰玛古等特色农产品购销也纳入合作社业务中来,通过蜂蜜+其他农产品销售,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记者 张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