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二师铁门关市各级各部门把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出实招见实效,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连队发展、助力职工增收致富的发展成效。
二二三团园三连党员干部帮助种植户解决苹果销售难题。(资料图)
为满足群众不同时段就医需求,三十六团医院开设夜间中医门诊。(资料图)
下好理论学习“先手棋”。二师铁门关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引导党员干部综合运用各类学习平台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持久学。二师铁门关市党委办公室组织召开“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会,围绕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开启“头脑风暴”,着力完善“1+3+14+N”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小兵帮办”特色政务服务向团(镇)、连队延伸,打通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二十四团党委班子成员结合主题教育宣讲活动与连队“两委”成员共同深学细悟“千万工程”经验,组织42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参加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扛起更大责任担当。二二三团注重抓好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统筹用好“四下基层”“123”工作机制等工作方法开展专题辅导40余场次,引导推动500余名连队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谋准谋实发展之策。
二十一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修理路面,方便居民出行。(资料图)
二十四团一连抗震安居房一角。(资料图)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二师铁门关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在调查研究中深化“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组织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研究破解团场、连队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二师铁门关市主题教育办紧扣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难点,指导各级各部门谋划确定91个与推动“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相关联的调研课题,持续做好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深化文章。二师铁门关市农业农村局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践行大兴调查研究一体联动、有机贯通到主题教育各环节,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8次,在31个连队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中全面推广“以工代赈”模式。二师铁门关市审计局围绕团场基层连队财务管理状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4次,把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成效转化为规范连队财务行为的实际行动。二师铁门关市发改委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深入连队开展“带题调研”,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完善连队基础设施建设,让职工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
航拍二十一团人居环境 (资料图)
打好干事创业“主动仗”。二师铁门关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从“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中汲取经验智慧力量,落实“五大振兴”和美丽连队建设重点举措,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二师铁门关市实践。二师铁门关市生态环境局深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连队生态环境保护,投入2.16亿元持续推进生态林恢复、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着力打造宜居和谐田园式家园。二十七团聚焦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投入500万元整体改善连队基础设施条件,使美丽连队“焕新升级”。三十四团着力打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利用灌区排渠苦咸水种植梭梭、四翅滨藜等沙生植物,在沙漠推广种植肉苁蓉,亩收益800~1200元,累计带动就业2500余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三十八团围绕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职工增产增收提供坚实保障。二师铁门关市党委宣传部、二师铁门关市融媒体中心统筹用好中央、兵团和二师铁门关市各类媒体资源,深入团场、连队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绿色长城看兵团—环塔行”等行进式调研采访,推出千余篇乡村振兴专题报道和新媒体产品,讲好二师铁门关市各级推动“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生动故事。
三十一团实施马鹿文化产业园项目,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资料图)
办好为民服务“暖心事”。二师铁门关市各级各部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着力破解影响职工群众幸福感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二师铁门关市工商联扎实推进“百企兴百连”行动,组织91家民营企业与二师铁门关市59个连队、7个社区结对共建,积极动员和组织民营企业、商(协)会等社会组织采购脱贫团场农副产品,价值400余万元。二师农科所大力推进“科技兴村”共兴工程,在团场、连队推广建设温室大棚31座,培养孵化技术骨干10人,培训职工群众300人次,带动周边乡镇50户农民增收致富。绿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国有企业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解决出售粮食难、价格波动大等职工群众的忧心事,全面完成3万吨粮食收购任务。二十五团持续探索连队绿色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多渠道筹措资金3600万元,推进连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农业强、职工富、连队美的基础工程。三十一团围绕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式大棚育种惠民产业,实施马鹿文化产业园等民生项目40个,带动300余名职工多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