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十三师新星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赵子伟走进绿意盎然的甘蔗大棚,通过物联网设备查看整座大棚的基本情况。
赵子伟告诉记者,由于大棚里种植的多是南方水果,对于温湿度、水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等需要格外注意。“通过这个设备,可以随时监控棚里作物的生长情况,根据反馈的数据来进行调控,保证作物的生长。”赵子伟说。
去年,新星高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首次试种南方水果——甘蔗,并于当年就产生了10万元的经济效益。今年,为进一步提升效益,该示范园总结经验,改进种植方式,种植了1.9亩自己选育的甘蔗苗,目前,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甘蔗发芽率达到90%以上,新苗长势喜人。
除了当年就能见效益的甘蔗外,2022年新星高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还引种了芦笋、沃柑、香蕉、百香果等5个特色南方水果品种。
“通过去年的经验积累,我们有信心让这些南方水果在红星一场安家落户,到时候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定会为职工群众打开一条新的致富渠道。”新星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维军说。
近年来,红星一场致力于打造“一棚一品”“一棚一业”示范设施农业新模式新品种,发挥新星高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引领带动作用,种植无花果、甘蔗、蟠桃、沃柑等特色作物,带动团场近千座设施大棚调整种植品种,提高棚均收益。
李建波是红星一场一连的种植能手,走进他家的大棚,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一丛丛雪白的天山雪莲菇已冒出头,再过几天就能收获了。
去年秋天,李建波对家里的3座大棚进行了修缮改造。改造后的大棚保温性比之前的土棚要好,种植面积也扩大到近5分地。据李建波介绍,蘑菇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与大棚的温湿度息息相关,改造后的大棚非常适合种蘑菇。“今年是我第一次试种天山雪莲菇,没想到一下就成功了,而且这种菇的效益也非常好,从种进去那天开始算,10天就可以收获。进入采收期后,3至4天就能收割一茬,一个月能有3万元的收入。”李建波说。
2022年下半年,为提高大棚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综合生产能力,红星一场投资900多万元对一连设施大棚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16座大棚的改建工作。焕然一新的钢结构大棚内,水肥一体机、温控等智能一体化设备一应俱全。
同时,为改变设施果蔬大棚单一栽培模式,红星一场还积极引导职工调优种植结构,加大特色种植,实现设施大棚果蔬多元发展。
目前,红星一场704座设施大棚,年产果蔬量近2000吨,产值2600余万元。
红星一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罗晓程说:“今年,红星一场将发展高效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高端食用菌、特色花卉等种植,以订单农业为纽带,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优势、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农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基地,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