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老兵精神成为新时代兵团团场发展的不竭动力
 
兵团广播电视台

第十四师四十七团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昆仑山北麓,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境内的一块沙漠绿洲里。在这里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红色纪念馆——老兵精神展示馆,馆内珍藏的历史文物千余件,记录着铁血部队徒步横穿大漠的英雄传奇,记录着战士们“一道命令脱军装、无怨无悔戍边疆”的忠诚,记录着70多年来,脱下军装的战士和四十七团各族干部职工群众一起为屯垦戍边事业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老兵精神纪念馆。资料图片

沙海老兵先后逝去,他们把忠骨埋在了大漠,把忠诚献给了祖国。在老兵精神的感召下,无数人慕名走进四十七团老兵精神展示馆,赓续红色血脉,汲取老兵精神。

曹瑞丽给游客讲解。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长孙磊磊 摄

“老兵们因为一道命令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像大漠胡杨一样把根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守护着和田这片热土。他们从1949年进疆到离休甚至离世都没有离开过团场,也被人们称为沙海老兵... ...”在老兵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四十七团,成为团场建设发展的“沙海新兵”。正在给游客解说的曹瑞丽就是其中一位。2022年5月,她不远千里从甘肃老家来到四十七团,成为老兵精神展示馆的一名讲解员。在工作中,随手不离的《永不换防》《沙海老兵口述史》等书籍,让她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曹瑞丽说:“我来这里工作已将近一年了,我对老兵精神也有了更深得了解,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作为一名沙海老兵红色旅游区的讲解员,在日后的工作中也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老兵精神和红色文化,让更多的新时代青年为兵团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沙海老兵纪念碑。资料图片

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老兵精神在第十四师民族团结红军小学,也焕发出了新时代的光芒与生机。近年来,学校加大对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的教育。不仅把这些精神财富融于课堂,还在学校修建了一处薪火廊,张贴着各个时期的老兵故事,供学生们参观学习。不仅如此,学校还从学生中间选出小小讲解员,让老兵精神根植更多学生的内心。

古再丽努尔·买买托合提作为小小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老兵故事。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长孙磊磊 摄

现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古再丽努尔·买买托合提同学,从学生中脱颖而出,今天的社团课上,她为同学们讲起了老兵故事。“被学校选中当小小讲解员,我挺自豪的,我要给我的同学们讲述沙海老兵故事,让他们知道这些爷爷奶奶的英雄事迹,让沙海老兵精神得到传承。”

老战士悼念碑。资料图片

近年来,四十七团老兵镇充分发掘红色资源,以老兵精神展示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沙海老兵村、老兵驿站、沙海老兵纪念园、将军树等景点构建红色旅游线路,吸引疆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聆听沙海老兵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师二二三团中学老师陈斌说:“今天带着孩子们到四十七团来,最深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孩子能够很好地去实地学习和感悟四十七团以及十四师的一个发展历程。同时,也能感受到这边的风土民情,最主要的是感受老兵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精神,希望孩子们能够把老兵精神发扬光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资料图片

大漠落日,老兵精神展示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熠熠生辉。老兵逐渐离去,但老兵精神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四十七团党建办主任常健康说:“老兵精神是四十七团的根与魂,更是推动四十七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我们四十七团沙海老兵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已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荣誉称号,依托老兵精神展示馆,我们将通过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文旅融合、创新业态,打造全疆乃至全国知名的红色主题深度体验旅游区,逐步实现从“点燃”精神到带动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接力,努力形成带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新标杆、新典范。”

来源/第十四师昆玉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肖玉莹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