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距离辽宁3000多公里,一个在祖国东边,一个在广袤的西北。虽然遥远是两地间最直接的感受,但一批批援疆干部来到九师贡献力量,浓烈炽热的“援疆情”拉近了两地的距离,郑皓元是其中一员。 2020年3月,郑皓元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十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员。在三年援疆过程中,他历经一六四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巴克图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建局负责人、第九师商务局干部等工作岗位,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等方面,不遗余力为第二故乡九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能够成为辽宁援疆队伍的一份子,为祖国边疆建设贡献力量是每个青年干部的共同心愿。我身边多位同事都是老援疆工作队员,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兵团精神,他们口中所描绘的艰巨任务都使我对援疆工作心之向往。”郑皓元说。 2020年初到巴克图经济技术开发区,郑皓元面对的是仅有1名成员的工作队伍,是连边界都尚未划定的开发区。于是他扎根连队、口岸、项目现场,没有人员就边干工作边带队伍抓班子;没有基本数据、发展底数不清,就组织测绘、编制规划、谋划发展时序;面对口岸区域发展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新课题,他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深入对接咨询和设计单位,他电脑上规划稿反反复复修改了百余次。他的实干精神鼓舞了经开区一批90后年轻骨干,与郑皓元一道下现场、练技能、干事业,不但完善了经开区的各项规划,更绘制了一幅切实可行的项目落地路线图。 郑皓元为企业排忧解难。郑皓元提供 想招商引资、想发展经济,如何完善基础设施争取建设资金是第一难题。郑皓元积极到团场、到企业、到连队了解实际困难,摸排配套设施情况,充分发挥援疆资金带动作用,实施了就业基础设施、主干路建设、农副产品标准化厂房、海关特殊监管区、供水主管网建设等一批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随着各项目建设有条不紊的实施,经开区终于有了塔吊的身影和工程车辆的喧嚣。 这几天,在巴克图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要感谢援疆干部郑皓元,每次有困难他都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经常会问我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看到这样干实事的干部,对我们企业来说真的很贴心。”就业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徐志说。 谈起自己的援疆经历,郑皓元说:“短短三年的援疆经历,在我身体和灵魂深处,都刻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段宝贵经历以及我对九师职工群众的感情,将会伴我一生一世。返回辽宁后,我会继续和巴克图经开区保持密切联系,在进出口贸易、产业互动上为两地开发区建设搭起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