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胡杨不老 余热生辉!他们活跃在弘扬兵团精神的第一线
 
兵团广播电视台

有这样一群人,年均65岁,银丝满头却一直活跃在一师阿拉尔市这片热土上,讲述着“兵一代”到“兵三代”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光荣岁月。他们作为红色文化传播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践行者,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清明节这天,“胡杨不老”银发宣讲团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内的各展区,用通俗质朴的语言,讲述着老一代军垦人破千险,迎万难,将戈壁荒滩建成如今的军垦新城的传奇故事。

63岁的曾海先退休之后就来到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他是屯垦戍边“生于斯、长于斯”的历史变迁经历者,每当讲述起三五九旅那段光辉历史,他总是难掩激动之情。

“胡杨不老”银发宣讲团成员曾海先说:“我是兵团的第二代,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让三五九旅部队的传奇故事、一师阿拉尔的屯垦史被更多人熟知,点燃无数人的爱国热情,让兵团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据了解,该团队还将红色活动搬进校园,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歌曲纪念、培训小小志愿讲解员等活动,覆盖青少年受众近16000人次。

“胡杨不老”银发宣讲团成员汪启雄说:“对青少年进行红色传统、英雄事迹的教育,是我们第二代兵团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青少年学有方向,学有目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成长为有理想的接班人,是我的责任。”

前来聆听宣讲的学生粟虹说:“听了三五九旅的这些英雄故事,我更加坚定要传承弘扬精神、兵团精神的信念,要做一名优秀的兵团人,做一名优秀的团员。”

截至目前,“胡杨不老”银发宣讲团志愿文明劝导时长1383小时,下基层、进团镇、入部队、到学校等宣讲红色故事100余场次。参与纪念馆讲解服务共计近400场,累计服务时长3000小时以上,外出宣讲行驶里程1000余公里,他们是一群活跃在阿拉尔的“名人”,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里,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第一师阿拉尔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韩健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