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就是老兵精神的起源地。近日,人们纷纷来到这里,通过观看展览、聆听历史,弘扬老兵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新疆政法学院师生在纪念碑前悼念。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震 摄
孟书羽是新疆政法学院的一名学生,她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从三师来到四十七团参观。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她和同学们一起回顾着沙海老兵进军和田的历史,看着一张张老旧的照片,听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她感动不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新疆,服务社会,努力把对党的忠诚,对新疆的热爱,转化为服务社会的青春担当。”
新疆政法学院师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前献花。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震 摄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前,全体人员向纪念碑敬礼。在沙海老兵烈士陵园,面对英雄的墓碑,深深地三鞠躬,并献上鲜花。丁晓丽是一名来自新疆政法学院的老师,她带领着学生们在沙海老兵纪念碑前献花时,已经热泪盈眶,当她看到老兵的墓碑时,眼中的泪水再也绷不住了。她说:“当初那些热血男儿奋不顾身的来到边疆,横穿沙漠,历经磨难,义无反顾。我认为老兵精神就像照亮我们人生的一束光,永远熠熠生辉,永远精彩闪亮,我们要把老兵精神传承下去,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在边疆的这块大地上,建功立业。”
新疆政法学院师生在老兵精神展示馆内参观展品。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震 摄
老兵们一生的经历,不仅是一部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传承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每年的清明时节,都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人们来到这里,通过观看展览、聆听历史,弘扬老兵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记者 王震 李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