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灾害无法预估
但灾害后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这条信息一定要记得收藏
但我们希望你永远也用不到
地震后常见易发疫病
肠道传染疾病
地震后常见疫病,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灾区群众要注意预防。
呼吸道传染疾病
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容易引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暴发。
乙脑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影响人的中枢系统,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易感人群应接种乙脑疫苗,需高度关注。
每个人做好自己
就能减少疫病传播的可能
那个人应该如何预防疫病呢?
谨防病从“口”入
灾后要特别注意饮用水和食物的卫生,首先要确保不食用受污染的水和食物。
怎么喝水?
☑尽可能喝开水或瓶装水,若无条件可首选深井水,但要提前进行水质检测。
☑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
☑经漂白粉等药物消毒后的水也应煮沸后饮用。
☑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
☑水质判断要通过看、嗅、尝、验等步骤进行。
饮用水如何净化消毒?
☑煮沸消毒。
☑消毒片、消毒剂消毒。
☑快速净化浑浊水:先进行混凝沉淀。一般用明矾150毫克/升(或硫酸铝100-120毫克/升、硫酸铝100-120毫克/升、碱式氯化铝(又名聚合氯化铝)50-60毫克/升)加药后快速搅拌1分钟,静置沉淀5-20分钟,可使浑水变清。
☑净化后的水必须消毒再饮用!
☑如果没有合适的水源水,也可采集干净的冰、雪融化水,用粗布等初步过滤,然后煮沸饮用或消毒后饮用。
一日三餐怎么吃?
☑吃前要“望闻问尝”,有问题立即停止食用。
☑餐具用沸水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不生吃瓜果、蔬菜或吃前清洗、消毒,去除腐烂、变质部分。
☑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吃过期易变质食物。
☑不吃凉拌菜和吃剩的饭菜。
☑不吃发霉米面。
☑不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禽畜及水产品。
☑对援助灾区的部分食物进行检查,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卫生习惯要牢记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和洗脸水等。
☑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尽量远离避险地,同时不要处置在水源附近。
☑床铺最好离开地面,减少人与鼠蚊蝇等媒介接触的机会。可通过喷药、消毒等方式让蚊蝇鼠无栖身之地。
☑外伤伤口要避免与土壤接触,小心破伤风。
☑发现周围亲属、朋友出现传染病症状后,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
每日消毒要勤做
煮沸消毒法
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被单等耐湿、耐热物品每日要消毒。
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
水沸后持续15-30分钟。
此法亦可用0.5%肥皂水,或1%碳酸钠溶液代替清水,以增强消毒效果。
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法
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被污染的医疗用品等的消毒。
消毒剂溶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
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也充满消毒剂溶液。
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
根据消毒剂溶液的稳定程度和污染情况,及时更换所用溶液。
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法
适用范围:家具、物品表面的消毒。
用布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
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大灾之后防大疫,
饮食卫生要注意;
饭前便后勤洗手,
除灭四害要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