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霞光洒向一师十一团花桥镇“沙漠之门”景区,金色的光芒中,沙丘连绵起伏,丘脊平滑如缎,景区开始了新的一天。有的游客骑着骆驼穿越沙海,欣赏大漠风光;有的游客在体验沙漠越野的乐趣。
由于紧邻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誉为“沙漠之门”的十一团花桥镇曾饱受风沙之苦。建团初期,大风一起,流沙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农田尽毁,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但是,该团镇职工群众几十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建成宜居军垦新镇,将荒无人烟的沙地区域变成了美丽家园。
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成效后,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给十一团花桥镇党委建议,把治沙成果转化成沙地产业,通过沙地资源开发建成沙漠生态旅游项目,以沙置景、以景促游,通过增强“造血”功能助推治沙工作,从而形成良性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循环链。
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一茬接着一茬,连续多年投入援疆资金,升级改造“沙漠之门”景区,原本普通的沙丘,摇身一变成为国际综合型专业赛事基地,不仅为景区承接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打下基础,也为游客带来了最美体验。
5月15日,来自台州市的中国越野拉力冠军车手陈峰带领团队集聚 “沙漠之门”景区,为参加5月20日举办的2023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进行赛前准备,陆续还将有6个赛车团队在沙漠之门训练。
2019年,陈峰参加了环塔沙漠之门发车仪式,时隔4年,再次来到这片沙漠,进行赛前准备。“这里的地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赛前预热场地,可以充分检测赛车性能,提前发现车辆问题,为此次环塔拉力赛做准备。”陈峰说道。
今年“五一”,沙漠之门景区接待游客5万人次,着实“火”了一把。人气背后,是景区不断打造的旅游新体验。
“游客来到沙漠之门,除了去塔克拉玛干沙漠地标、环塔沙漠之门等景点‘打卡’,还可以体验火车餐厅、房车营地等。景区推出了沙漠越野、沙漠赛马、沙漠骆驼、沙滩排球等多种体验类项目,旅游项目日益丰富,有力推动了景区提质升级,景区旅游收入实现大幅提升。”马建新介绍说,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今年又投入资金,建设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目前,这座集展示、咨询、餐饮、购物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游客集散中心正在进行内外部装饰装修以及水电通风等配套设施建设。
“我是第一次来‘沙漠之门’,挺震撼的,尤其是沙漠越野摩托车非常刺激,以后还要带家人和朋友来体验。”游客陈伟说。
看着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十一团花桥镇十连职工李惠芬心中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我会做农家菜,为什么不在景区边开个农家乐,一定能吸引游客。”
2020年10月,李惠芬准备开办农家乐,她的女儿建议开办一个“火车主题农家乐”,游客可以坐在火车上享受菜品。经过了两个月的准备,“火车餐厅”正式营业,主要经营快餐、家常菜和各种小吃。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持续开展“台州千人游阿拉尔”活动,越来越多的援疆专机、专列带来的游客到十一团花桥镇“沙漠之门”景区游玩,游客们玩累了就到“火车主题农家乐”吃饭休息,现在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火。“这段时间真忙!不过忙得高兴!” 李慧芬乐呵呵地说。
台州援疆指挥部制定出台了《第一师阿拉尔市以奖代补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并安排奖补资金500万元,对一师阿拉尔市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宾馆酒店、农家乐(民宿)、特色旅游文化示范店(企业)、旅游文化商品品牌、优秀导游(讲解员)、特色旅游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及组团旅行社等分别给予政策扶持、分项奖补。
“现在,来十一团花桥镇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希望我的‘火车餐厅’能让更多的游客喜欢。”李惠芬信心满满地说。
依托“沙漠之门”景区,十一花桥镇团有217人从事娱乐、餐饮、住宿等行业,开办农家乐10余家,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吃上了“旅游饭”,依靠旅游业实现致富增收。(记者 江珊 卿朋 通讯员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