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记者走进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七连职工赵海波家的红枣地,成群结队的大鹅在枣树下走动,赵海波一边给大鹅准备“美食”,一边“咕咕、咕咕……”“召唤”着大鹅,大鹅活蹦乱跳地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争先恐后地喝水吃食,场面甚是热闹。
林下养殖的大鹅。李晓丽 摄
大鹅在吃玉米粒。李晓丽 摄
赵海波告诉记者,每年到了枣地除草的时候,一家人都忙得不可开交,闲暇时,他经常坐在枣树下思索如何能在不打除草剂的情况下将草除掉。
“树上结果,树下养殖,除草施肥,增收致富。”这是赵海波在枣树下思索出的一条新路径。
2022年,赵海波在洛浦县多鲁乡承包了120亩红枣地,并在枣地里养殖了100只大鹅,由于疫情影响,加上路途遥远,不能经常照看以及缺乏经验,大鹅死了20多只。后来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慢慢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掌握了一些养殖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林下资源优势,方便就近照顾大鹅,赵海波便把今年四月份刚买的100只鹅苗散养到了自家的43亩枣地里。
春夏时节,大鹅可以吃地里的杂草、虫子,只需添加一些玉米和豆粕就可以了,散养的大鹅运动量大,肉质十分紧实,大鹅粪便成了枣树最好的有机肥料,形成了“鹅吃林中草,草肥林下鹅,鹅壮林中树”的绿色循环立体经济模式,大大节省了饲料,提高了红枣品质,还实现了“园养禽、禽养树”的双赢收益。

大鹅。李晓丽 摄
“现在不仅不用花钱除草,大鹅还能卖到120元到130元一只的价格,今年的销路不用愁,等红枣丰收的时候也是大鹅下蛋的时候,到时候树上收枣,树下捡蛋,有的忙了。”说起林下养殖带来的好处,赵海波笑容满面。
赵海波还告诉记者,等收了鹅蛋,自己打算买一台孵化机,自己孵化鹅苗,不仅节省成本,还能扩大养殖规模,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近年来,二二四团依托优越的园林条件,鼓励引导职工群众打破传统农业发展观念,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将生态养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连里连外花草香,院前院后果树绕,红枣园里家禽跑,棚下圈里牛羊叫的美丽连队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