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一群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而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个传奇都值得被铭记。
他们,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保家卫国;在和平年代,维稳戍边,勇于担当;用行动诠释兵团精神的内涵,用一生践行对党忠诚的承诺。
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走进那段峥嵘岁月,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李书亭,男,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徐州市睢宁县人,1959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原三师三运司四分公司担任驾驶员,30多年间安全行驶119万公里。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荣获三等功,1984年12月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和兵团劳动模范称号。
没有文化就要学技术
李书亭16岁那一年,恰逢家乡招收义务兵,在征兵填写简历时,由于他没上过学被拒之门外,这一直让他耿耿于怀。“我吃了没文化的亏,因为没文化连兵都没得当啊!”说到读书,时至今日,86岁高龄的李书亭老人眼神中依然会有丝丝遗憾掠过。他说:“我们五兄妹,我是老大,家里太穷,我爸爸花了6斗小麦送我读了几天三字经和百家姓,后面再也不让我上学了。”
“没文化就要学技术”,带着这一人生信条,1958年春天,李书亭和家乡的几个伙伴踏上了追梦之路,兜兜转转来到了甘肃和哈密交界的尾亚火车站,听说一个叫“兵团”的单位在招人,一看挂了一条横幅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这样李书亭正式成为一名技术工人服务于兵团独立汽车三营。
在学开车期间,李书亭一有空就找师傅学习修车技术,半年后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骨干。
1962年冬天,兵团独立汽车第三营的战士拉运战地物资。途中,在喀喇昆仑山离天最近的地方野餐。
“好技术”遇上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冬天,李书亭和所有修理工、驾驶员们全部都被调到南疆军区支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是李书亭的行动指南,在接到任务后,他和其他驾驶员毫不犹豫全部紧急集合,开着解放汽车前往西藏阿里加入到战斗队伍中。
“当时,我们两个驾驶员拉着两车侦察兵到边境线侦察,第二天晚上差点出事了,路不好走,我们技术过硬才勉强能通过,差点就掉到悬崖下面,幸好有个大石头把我们的车挂住了。”李书亭说道。任务艰巨,李书亭所在的队伍被要求两天必须赶到指定地点,到了边境线上,海拔太高,同行的很多战友都出现了高原反应,战友们克服了严重的身体不适,坚持完成了侦察任务。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我们把羊毛大衣都反过来穿,这样敌人才不容易发现,和雪地一个颜色嘛。我们就这样跟车一步一步慢慢挪动,把车也隐蔽在我们身后。侦察好了,把大炮都放好,这些全部都是晚上干,白天不安全。”李书亭充满激情地诉说着那段历史,眼前重现着那个艰苦奋斗战火纷飞的年代。
2021年6月,李书亭精神矍铄地给广东援疆干部人才讲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历史。
关于烈士的回忆
“在疏勒县往叶城走的路上有个烈士墓,叶城也有一个,都是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牺牲的战士。”“要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啊,不容易打下来的。”说到这里,李书亭湿了眼眶。
1963年,新疆司令员王阁茂寄了一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三等功的奖状给李书亭的妈妈,这时候他的爸爸妈妈才知道他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李书亭一下就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英雄,他的弟弟妹妹们随后都投奔他而来,先后成为了兵团人。
他为自己今天的生活而满足,他感恩这个好时代给予自己的美好。他说:“共产党好,革命先辈好,正是他们的流血和牺牲才换回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021年6月,广东援疆干部看望慰问李书亭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