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揭晓2023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先进典型名单。其中,二十一团八连职工葛玉杰荣获“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称号。
葛玉杰的故事,与天鹅有关。
葛玉杰(左)在喂食天鹅(资料图)
时间回到2013年12月,开都河畔静谧温柔。葛玉杰用镜头记录美景时,惊喜地发现河中有6只天鹅正在戏水、鸣叫,无意间的发现,让葛玉杰欣喜若狂。
“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天鹅,内心很激动,心想如果天鹅每年都能在我们这里栖息该多好。”葛玉杰说。
天鹅在开都河觅食嬉戏(资料图)
随后几天内,6只天鹅一直在此栖息,但随着天气逐渐寒冷,大部分河面已经结冰,天鹅也将无处觅食。为了能留住这6只“探路精灵”, 葛玉杰和张红江、安国富等职工自掏腰包购买玉米粒进行投喂,通过投喂,天鹅队伍渐渐扩大到40只。
“我们自掏腰包,就是想留住这些天鹅,让我们连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二十一团八连党支部书记张红江说。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2014年3月天鹅飞离了“天鹅湾”。天鹅飞走后葛玉杰和大家一直在思索,今年冬天天鹅还会不会飞回来?时光荏苒,转眼间又是冬季,葛玉杰每日行走在开都河畔,观察着河上的一举一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上天鹅与他重逢了。
水波与鸟儿相互辉映,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生态画卷(资料图)
“看到飞回来的天鹅,我的眼泪在眼眶打转,就像看到自己好久未见的亲人一样,那种心情是难以言表的。”回想当初的场景,葛玉杰动情地说道。
“天鹅又回来了!”得知消息的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一时间,天鹅湾来了很多团场职工群众,一睹天鹅容姿。
天鹅回来了,如何把天鹅长期留在这里是个问题。为此,葛玉杰发动身边亲戚、朋友在空闲时轮流给天鹅投食玉米,到河边巡护,防止盗猎。在他的倡议下,二十一团干部职工群众、社会爱心人士自发参与,成立了开都河流域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初期,38名爱心人士自发捐款捐物2227.5元为天鹅购买玉米等饲料,并定期前往天鹅湾进行投喂。此外,志愿者服务队为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专门设有财务管理、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天鹅喂养、环境保护等服务小分队。每年冬季,队员们都定期前往投放天鹅喜食的饲料,同时划分喂养区和观赏区,在显著位置悬挂醒目提示语,告知慕名而来的游人、摄影人不得惊扰天鹅,文明观赏和拍摄。多年来,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交出了守护生灵的满意答卷。
风景如画的二十一团开都河(资料图)
现在,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天鹅都会如期飞落到“天鹅湾”。从2013年冬天首次发现6只天鹅,到现在的400余只天鹅在此栖息越冬,离不开二十一团开都河流域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葛玉杰和志愿者们的“精心照顾”,他们成为了天鹅“最亲近”的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如今,开都河天鹅湾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美,每年来此越冬的天鹅越来越多,葛玉杰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我要带领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保护天鹅的队伍中来。”葛玉杰说,“正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团场职工群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才成就了今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