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做优设施农业,引领职工走上致富路——十二师驻四十七团八连“访惠聚”工作队记事
 
兵团广播电视台

沙漠里也能长出热带水果?在十四师四十七团八连的温室大棚里,如今已成为现实。

初秋8月,走进四十七团八连的温室大棚基地,如同走进了“热带雨林”。宽敞的智能温室里,荔枝、龙眼、榴莲、黄皮果、嘉宝果、绣球、宝莲灯、红掌等20余种水果、花卉长势喜人。

“这些都是从广西等地引进的热带观赏水果和花卉,在这里培育成功后,我们准备将这些果苗进行商业化推广种植。” 十二师驻四十七团八连“访惠聚”工作队(以下简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乔军飞说,这些水果花卉不仅可以供观赏,果肉还可作为各种“高级料理”,其中多种水果在高端水果市场供不应求。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四十七团老兵镇,干旱少雨、沙漠戈壁广布,是如何种出“热带水果”的?乔军飞坦言,正是巧打“气候牌”,利用沙漠戈壁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升级改造了温室大棚,再通过不断调整室温、水肥、土壤,解决南方果蔬来到北方水土不服的难题。

八连是四十七团的设施农业连队,建有500多座标准化温室。多年前,由于没有掌握种植管理技术,职工连年亏损,大部分大棚撂荒闲置。2019年,“访惠聚”工作队到来后,对口帮扶八连的三坪农场和十二师农科所,不仅带来了西红柿、西瓜、甜瓜等10余种高产经济作物,还通过选派科技人才、捐赠先进设备、传授种植经验、推广管理技术,让温室大棚成为当地职工增收的“聚宝棚”。

在八连职工阿卜杜海力·喀迪的温室大棚里,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已挂满枝头。他和爱人正忙着除草、修枝、整杈,摘下成熟的西红柿、青椒,装车运往各地。“我今年种了7个大棚,产出的蔬菜主要供应团场及墨玉县,如今我也是连队的种植能手呢。”阿卜杜海力·喀迪满脸笑意地说。

谈及种植大棚蔬菜的起步,阿卜杜海力·喀迪说自己之前打过零工,还种过几十亩枣树,因行情不好,没赚着钱,生活一直过得紧巴巴的。2020年“访惠聚”工作队和十二师农科所专家的到来,给他带来了新希望。在他们的帮助下,阿卜杜海力·喀迪和爱人学会了大棚种植技术,开始承包大棚,今年已经承包了7座。去年他家的收入达到10万元。

一年闲半年,这是几年前阿卜杜海力·喀迪的生活写照。但如今,他盘点着枣园的同时,又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着。在八连,像阿卜杜海力·喀迪这样的职工不在少数,承包大棚种蔬菜、管理枣园搞餐饮……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淘金”,让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幸福。

“工作队亚克西,让我种上了西红柿,还教我育苗、栽苗、铺膜,去年我收入近12万元。”八连职工阿不都买买提·艾尼说起“访惠聚”工作队,也是赞不绝口。

“现在,大家种植大棚的积极性很高,不仅挣上了钱,而且还掌握了种植技术。”乔军飞说,大棚作物生长不受季节限制,四季皆可“生金”。如今,除一家合作社承包种植了200座大棚外,其余300余座大棚全部被连队职工和种植户承包。2022年连队职工人均收入5万元,连队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经营性收入达到133万元。

为提高种植技术,满足市场对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访惠聚”工作队每年还定期举办现场会和种植技术培训会,推广熊蜂授粉、无土栽培等技术,引进西红柿、辣椒等新品种,引导职工扩大同一品种种植规模,形成产业优势。

累累成果逐渐显现。2019 年以来,“访惠聚”工作队先后投入327万余元,对大棚维护加固,并进行半自动化改造,“传帮带”讲技术、提技能,激发了职工种植大棚的热情,目前形成以茄果类、叶菜萝卜类、穴盘育苗为主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成为墨玉县、和田地区果蔬供应基地之一。

“下一步,‘访惠聚’工作队计划结合花卉培植、农家乐观光等,走旅游观光采摘发展道路,形成‘春尝果、夏赏花、秋观景、冬看绿’旅游产业,把八连打造成一个农业观光旅游区,带动连队职工群众持续增收。”乔军飞说。

来源/第十二师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苗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