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兵团:以“智”增效 “碳”寻新路 十一师: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7.5万
兵团日报

兵团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引领企业探索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以“智”增效 “碳”寻新路

8月13日,中新建电力集团组建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乌鲁木齐举行。兵团批准组建该集团是深入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大力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兵团电力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兵团新型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举措。

“双碳”目标下,兵团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步伐,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引领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主动作为,探索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变碳为宝 做好科技创新减碳文章

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多晶硅生产精馏装置(资料图片)。该公司位于八师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是一家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生产装置和闭环式运行工艺,生产高质量高纯多晶硅产品的制造企业。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8月24日,在奎屯锦疆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装置区净化车间,有一段长约20米、直径50厘米的灰色管道与室外的压缩机厂房相连。厂房边,几辆液态二氧化碳槽罐车正排队等待装运二氧化碳。

“这是今年6月底投产的高浓度二氧化碳10万吨捕集项目,该项目主要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再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利用和封存。”锦疆化工公司净化车间主任张春宁介绍,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创造经济效益2000万元。

“对于我们而言,生产各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精细管理为手段,注重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质效。”锦疆化工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王啸臣表示,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家生产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等产品的大型煤化工企业,近年来,锦疆化工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提质、增效、降本为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聚焦生产工艺、安全、环保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佳路径。兵团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聚焦工业降碳关键环节,狠抓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加快绿色能源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能效水平。同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低碳化,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动能。

工业企业和园区是生产制造过程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责任主体。兵团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组织实施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引导企业推行绿色标准、绿色管理、绿色生产,创建“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产品”。截至目前,兵团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10家,拥有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4个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获得国家财政支持。

“十三五”时期,兵团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1.59%,较“十二五”时期年均下降27.78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

“吃干榨净”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五家渠海天达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员工在六师北塔山牧场安装风力发电机组(资料图片)。近年,北塔山牧场依托风能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清 摄

在八师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张示意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图上是密密麻麻的“小方块”,围绕一个中心,“小方块”不断向外扩展。

石河子经开区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弟刚告诉记者:“这张示意图展示的是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园区打通企业上下游供求关系,A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压、余气、粉煤灰等废弃物可能会变成B企业的生产原料,项目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耦合,形成了共生的循环化产业链。目前,石河子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超过60%。”

通过发展绿色生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挖掘循环经济潜能,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在石河子经开区,记者深切感受到这一理念已经在园区落地生根。

近年来,石河子经开区抢抓机遇,将园区循环化改造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分类指导、因企施策,围绕循环产业链构建、废弃物综合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园区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发展,构建起“企业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石河子经开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3.2%,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至7500吨,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等5大类32项指标得到明显优化。

近日,一师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艾特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污水处理项目二期扩建工程启动。对园区企业来说,这一项目投用后,可以进一步从废弃物中“掘金”,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早在去年4月,双方合作建设的5万吨污水处理项目就已建成投产。目前,该园区企业全部实现工业废水纳管排放,经过处理的污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以园区骨干企业为重点,阿拉尔经开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企业内部循环、产业循环、园区循环、经济循环、生态循环“五位一体”的循环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园区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破解污染攻坚难题、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战场。近年来,兵团着力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做到“资源利用减量化、产品使用再利用和废弃物再循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工艺、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园区发展由单向一次性模式转变为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园区经济循环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污染排放大幅减少。通过园区和项目的循环化改造,引导园区管理机构和重点用能企业提高节能环保意识,系统谋划园区布局和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创新,逐步推动企业内部实现“小循环”,园区内部实现“中循环”,全社会实现“大循环”。

优化结构 打造清洁高效能源体系

鸟瞰一师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污水处理设备(资料图片)。这一设备引进启用后,园区实现了工业废水循环化利用。近年来,阿拉尔经开区积极构建企业内部循环、产业循环、园区循环、经济循环、生态循环“五位一体”的循环产业体系,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据本报资料库)

8月24日,在六师五家渠市88万千瓦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往来穿梭运送材料,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安装光伏发电板支架和组件,一派忙碌景象。

该项目预计2024年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绿电可替代燃煤发电14.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0.6万吨、二氧化硫232吨、氮氧化物260吨,在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同时,为六师五家渠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六师五家渠市通过煤炭去产能和关停淘汰落后燃煤机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推进以电代煤,督导重点用电、用煤企业扩大绿电使用规模,采用更新、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等举措,降低煤炭消耗量。同时,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坚持绿电“自发自用”和“产业+新能源”开发原则,积极储备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截至目前,该师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19.9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6.6%,绿电供应能力达到每年50亿千瓦时。

兵团“倚煤倚重”的工业结构,给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兵团能源行业以加强能源保障能力建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能源行业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电力、煤炭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减碳并不是‘去煤化’,而是要实现煤炭的绿色低碳转型。我们要在新能源替代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引导企业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形成煤电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的清洁低碳高效智慧能源体系。”石河子大学兵团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新说。

从单一煤电供应到“风”“光”多轮驱动,在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同时,兵团加快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

在十三师三塘湖风电场99兆瓦风电项目现场,叶片在风力的推动下化风为电。该项目每年综合利用小时数达3270小时,可向电网输送约3.2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节约标准煤9.9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6万吨。

近年来,十三师新星市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重点支持“双千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建设。目前,该师市共有发电企业45家,其中风力发电企业16家、光伏发电企业24家、尾气及余热发电企业3家,装机总容量达408.37万千瓦。

“兵团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丰富,风能资源总储量、太阳能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居全国前列,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显著优势。”张立新说。

兵团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培育支柱产业的关键,通过招商引资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新能源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风、光能源装备制造体系基本形成。2022年,兵团聚焦新能源领域,引进一批风电、光伏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带动新能源产业提质升级,风电项目投资较2021年增长10.1倍,光伏发电项目投资较2021年增长1.8倍,逐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目前,兵团单体容量最大的中广核新能源二师三十六团20万千瓦集中式风电并网工程正积极推进,将有力促进兵团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兵团将加大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力度,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在二师铁门关市、五师双河市、六师五家渠市、九师白杨市、十三师新星市等师市积极发展风电产业,推动建设一批大型风力发电场;有序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力促一批百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落地;做好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师双河市、十师北屯市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

“风光水火储”综合能源基地加快建设、煤炭改造升级提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兵团不断扩大绿色能源优势,加快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以更低、更高效的能源资源消耗,支撑起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美惠子)

十一师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进企业精细化运营管控——

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成本降下去、效率提上来”,信息化平台日益成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决策效率的重要“利器”。

近年,十一师党委谋划部署、高位推动师属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各级企业管理者结合实际,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在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全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位推动 绘就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蓝图

十一师党委以打造大宗物资集中统一采购平台、业财一体化系统等数字化平台为抓手,对标一流企业,进一步提升师属企业施工项目数字化集成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管理标准化、自动化和流程化,实现经营发展提质增效。

今年,在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同时,十一师党委统筹谋划、高位推动,仔细梳理信息化建设需求,深入研究发展模式、人才配备、管理体制、技术能力等问题,明确突破口,找准着力点,形成了一套以集采平台、业财一体化、项目管理为主的数字化系统整体建设策略和实施方案,并按“统一规划、统分结合、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建立专班,明确责任,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这是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的大事,对推进师属企业集团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7月13日,十一师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新疆兵团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团城建集团)山水和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施工现场召开业财一体化系统推进会,现场分析调研解决问题,加快推进业财一体化系统建设。

“要针对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系统适配、制度流程、业务替代等问题,通过优化问题反馈机制,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全面实现业务替代等举措,建立专班,加快推进堵点、难点问题解决。”兵团城建集团信息中心系统管理员尹洁根据兵团城建集团业财一体化系统建设的整体情况,阐述了在推进此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套系统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它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打通了,每一个数据又形成可以追溯的数据链。十一师财政局局长张树喜介绍道:“该系统数字的真实性、合理性得到了更多保障,杜绝了管理中的随意性、拍脑袋决策,从而较好地做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项目管理阳光透明。”

先行先试 探索建筑企业精细管理新路径

“从互联网协同办公到利用用友财务管理平台规范财务业务操作,再到实现决策智能化、业财一体化、项企一体化,我们已经走过4年时间,数字化应用取得良好成效……”今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数领未来 行业共赢”新疆建筑业数字化应用观摩大会暨第一届新疆建设行业数字化应用技能大赛启动会上,兵团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宁波说。

作为自治区第一批“数字兵团”试点单位和十一师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试点单位,兵团城建集团按照“总体规划、集约管控、集成应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预算、业务、财务、资金四维一体的系统建设应用,目前已完成项目管理、财务业务、人力资源、总账报表、固定资产等多个功能模块。

作为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经历者,兵团城建集团总会计师李岚感慨道,数字化平台建设中财务系统是更新迭代,而项目管理系统则是从无到有的新建,是传统粗放管理到规范管理的转变,是对既有管理思维和模式的彻底颠覆。

例如,在项目工地施工的劳务队按照施工进度申请拨付款项,此前只要项目领导同意,款就拨过去了,但是使用了业财一体化系统后,按照程序,上一道验工计价程序没有完成,就无法进行拨款等后续程序。

“该系统对于物资出入库的管控有4级,当物资入库或出库后,计算机通过运算,集团领导、公司领导、项目领导、物资管理员的主页相关形象图出入库总量、成本等都会发生变化。”兵团城建集团山水和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经营部副经理辛彬介绍道。

辛彬说,一笔资金入账或拨付后,相关管理者主页的形象图都会发生变化,为把控资金使用提供了依据。劳务队工费、对下计价、设备租赁等产生的费用,也都能实时得到更新,并使相关形象图发生变化。这些数据汇集运算后的结果,形象地反映出了企业项目管理现状,一张即时性的管理报表就自动生成了。

曾宁波说:“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充分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我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思维,带头学好用好平台,实现流程再造,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广 展现企业技术管理深度融合新效能

一年来,一批企业先行先试,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建筑管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十一师所属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向纵深发展。

“截至目前,新疆兵团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兵团市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兵团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均已完成集采平台试运行工作。”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数企总经理赵亚东介绍了集采平台建设进展以及好的做法,他说,先试点、后逐步推广,可快速培养一批人,总结推进方法,加快推进速度,降低推进阻力。

“7月共有24项计划任务,至月底完成13项,资金系统因实施资源不足造成滞后;用友财务管理平台共有会计账簿789个,总账核算同步率较上月提高7.69个百分点;业财集成应用系统中有推送凭证549张、项目63个……”8月初,在十一师业财一体化系统建设月调度会上,各系统实施小组对7月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总梳理,通过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措施,推进全师业财一体化系统建设步伐。

为加快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步伐,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工作专班,项目管理平台覆盖包含12个模块的管理业务,已上线项目有140个,已纳入资金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的账户有676个,均实现100%录入。今年上半年通过集采平台实现采购成本较预算价相比累计节约5000余万元,为贸易企业牵线搭桥促成贸易合同额达1482万元。

“通过推进此项工作,大家对业财一体化体系所包含的内容、结构、实现方式等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对信息化体系建设也在不断探索学习中明确了思路,积累了管理经验和方法。”十一师财政局局长张树喜对推进工作深有感触,业财一体化系统建设需要各部门管理人员参与,且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大考验,实施过程中可增强业务人员适应能力和综合业务知识积累应用。

十一师数字化转型专班在推行中多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开展了数次项目经理和业务人员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全师按照数字化转型方案,一期基础建设内容已基本完成,各平台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正在进行功能完善、系统优化等工作,同时向全师企业推广应用。兵团日报常驻记者王瑜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杨秀洪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