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图木舒克市着力打造“康养+旅游”新名片
全域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8月30日,为期10天的图木舒克(东莞)文化旅游美食节在图木舒克举办。 奉正云 刘杰 摄影报道
“这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在这里可以亲近自然,感受康养魅力,享受健康生活。”9月11日,住进三师四十四团十八连花栖小苑民宿,来自云南省昆明市的游客梁文静感叹道。近两年,四十四团十八连重点培育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吸引众多游客,今年上半年旅游收入超过100万元。
近年,三师图木舒克市以“康养+旅游”为抓手,打造“中国康养旅游城市”名片,深耕康养旅游资源,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加强景区管理服务队伍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康养与医疗、旅游、农业、文化等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出一批文化内涵深、示范带动强、各具特色的“养心又养生”的康养旅游景区景点和康养旅游线路。今年1至8月,该师市累计接待游客18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6亿元。
三师图木舒克市鼓励各团场依托丰富的农业、生态和沙漠等资源,加快开发“农旅+康养”旅游新业态,生态家庭农庄、农业观光园、民宿营地、采摘园、休闲垂钓园等旅游业态逐渐齐全,逐步形成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充分发挥花卉产业优势,打造四十四团十八连、十三连和四十九团十三连“百亩花海之旅”旅游线路。截至目前,三师图木舒克市已申报国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2家、四星级酒店1家、星级农家乐5家、民宿1家,逐步形成文旅康养完整产业链。依托丰富的沙漠资源,三师图木舒克市积极发展“沙疗+旅游”,前来沙疗的游客络绎不绝。
为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三师图木舒克市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大力实施永安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努力构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公园城市新格局;围绕多样化、个性化和不断升级的文旅康养消费需要,增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满足游客高质量的文旅康养服务需要。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厚植唐王城历史文化,实施酒店、农家乐、民宿提质升级工程,做好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打响‘康养+旅游’品牌,全域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常丫丫)
评论:量质并举打造“诗意栖息地”
文旅康养产业是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是当下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兵团具有得天独厚的康养旅游资源,是许多康养游客的心怡之地。但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不能只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层面,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放大优势,在量的合理积累上推动质的有效提升,打造具有兵团特色的文旅康养产业“增长极”,为游客提供一个热爱自己的“诗意栖息地”,让兵团成为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供给侧、方向是高质量。要进一步开发康养旅游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深化拓展“康养+”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文旅体验、康养民宿等多种体验形态,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设计精品康养旅游线路,不断丰富康养旅游产品供给,加大康养产业基础设施投入,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兵团文旅康养产业全域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把兵团得天独厚的康养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发展文旅康养产业要注重体现文化特色,满足游客“精神康养”的更高层次需要。康养旅游具有停留时间长、节奏慢、重游率高等特点,游客具有沉浸体验地方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健康养生等多样化、深层次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兵团历史文化资源深厚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乡土元素,整理和挖掘兵团文化资源,探索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推进“康养游”和“文化游”深度结合,推出更多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化产品和旅游精品,以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多元的形式提升游客体验感。
当下,兵团康养游已在游客中拥有一定影响力。要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康养旅游项目,开发一批康养旅游“新地标”,加大康养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来兵团亲历一段康养慢时光,共赴一场休憩身心之旅。(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