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娟是二二三团绿园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又是清苑E区党员网格员,在网格中董海娟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信赖,居民亲切称董海娟为“解忧”书记。
真心暖民心
“我是土生土长的团场人,我的父母也都是地地道道的兵团职工,你们在生产、生活上如果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向我诉说......”这是董海娟在第一次“周三夜话”走访时,给她包联的21户居民说的话,一下便拉进了彼此的心。
为把联系服务落到实处,董海娟每天忙完手头工作后,就提着包带着笔,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她说只有像亲戚一样走动、像家人一样关心,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55岁的常某,被医院查出患有结肠恶性肿瘤和直肠恶性肿瘤,为了不给不富裕的家庭增加经济负担,拒绝妻子三番五次住院治疗的劝告,一直在家靠吃药静养。即便是这样,以往打工积蓄也越来越少,望着求学的女儿和有慢性病还坚持打工的妻子,常某常常以泪洗面。董海娟及时向支部反馈了常某的家庭情况,为其争取了临时救助,并申请了低保。
用心解民忧
董海娟常说,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章常思常悟自己的言行,真正为民做好事解民忧。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董海娟在走访居民周某时了解到,其丈夫去世,自己带着2个孩子,且孩子智力上均有缺陷,一家三口靠周某退休工资生活。“董书记,我这两个孩子,虽然智力有点问题,但可以干些力气活,拜托您操心”周某拉着董海娟地手说到。在董海娟的努力下,周某两个儿子都被编入社区护院队,成为了一名光荣地护院队员,周某逢人便夸赞说:“董书记解决了我家烦心事,是个好书记”。
通过此事,董海娟也认识到,许多居民有劳力,但苦于找不到工作,她积极联系与社事办对接,经常把团场一些企业、合作社的用工信息编辑成消息,在居民微信群中发布,帮助居民有效解决了就业信息不畅等问题。
实心解纠纷
一次董海娟在走访中了解到居民艾山江·买买提为房屋渗漏造成厨房墙皮大面积鼓包起皮问题,和楼上居民吐尼沙汗·热依木引发矛盾,两家人都觉得自己占理,谁都不肯让步。董海娟了解事情后,及时进行了初步调解,为更快更好化解两家矛盾,董海娟及时与社区反馈,协调司法等部门开展联合调解,经多方奔走、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两家人握手言和,成功化解了双方矛盾。
“123”工作机制开展以来,董海娟累计走访居民300余户次,依托“基层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办理解决居民各类诉求矛盾40余件。
董海娟用心用情解决群众之所忧、服务群众之所需,做优做细网格服务工作,换来了群众的肯定,赢得了群众的认可,进一步树起了共产党员敢担当、善作为,一心为民的好形象。